號稱“南亞霸主”的印度,為何在短短三天內就被巴基斯坦打得措手不及?甚至被巴方嘲諷“別活在寶萊塢電影里”?我們從三個關鍵點展開分析。
第一點:巴基斯坦的裝備壓制
此次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的戰斗成果是:擊落包括“陣風”級的6架印度戰機,癱瘓了印度70%的防空網絡和多個軍事基地,甚至是摧毀了印度購買俄羅斯的高端S-400防空系統。反觀印度,除了率先動手炸死了一批普通百姓,其他戰果寥寥無幾!
那巴基斯坦的勝利是偶然嗎?并不是!
而是其“中械師”體系戰斗能力的體現。巴軍70%都是中國裝備,能很好的形成了預警、指揮、打擊一體化的現代空戰體系。印度雖然砸重金購買各國高端裝備,但始終是“萬國牌”的裝備,缺乏信息化整合,預警機數量不足,戰機升空后只能單打獨斗,面對體系化作戰的巴軍,宛如“瞎子打拳”。
所以從印巴此次沖突我們看出,無論國家還是個人,專一才能形成銅墻鐵壁,才能發家致富!
第二點:歷史的反轉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時,印度憑借兵力與裝備優勢,僅用13天便肢解東巴基斯坦,也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國。正是這種歷史記憶,讓印度產生“拿捏巴基斯坦分分鐘”的錯覺,甚至敢在2025年單方面切斷巴基斯坦70%水源,并率先發動導彈襲擊。然而,印度萬萬沒想到,如今的巴基斯坦已脫胎換骨。中國提供的新型裝備,讓巴軍實現了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反制”的跨越。
換句一話來說就是,巴基斯坦經過三次印巴戰爭,早已經被印度打出陰影了,因為印度反覆裝X,所以迫不得已背水一戰,最終演變成一場讓印度“丟盡臉面”的潰敗。
當然,如今小牛試刀的巴基斯坦肯定心里想:原來我也這么能打!
第三點:印度還活在寶萊塢電影里
沖突后,巴基斯坦軍方喊話印度:“停止幻想,面對現實!”直指印度沉迷于寶萊塢電影塑造的“無敵戰士”形象,卻忽視自身軍備老化、體系殘缺的致命弱點。
其實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后,印度就一直活在:巴基斯坦就是個菜鳥,我分分鐘能拿捏巴基斯坦的幻想中!
所以印度的潰敗,本質上是戰略誤判與裝備代差的疊加。它低估了巴基斯坦在中國支持下脫胎換骨的戰力,高估了自己雜糅式軍備的實戰能力。也正如巴方所言,現代戰爭不是寶萊塢的歌舞片——沒有體系化支撐的“英雄主義”,只會淪為國際笑柄,所以這才是印度連3天都扛不住就要低能和好。
當然這場沖突也給全球上了一課:在21世紀的戰場上,誰活在幻想里,誰就會第一個倒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