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毛主席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一生中唯一出訪過的國家是蘇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系曾是相當密切的,直到后來才逐漸出現了裂痕。
然而,回溯到更早的抗戰時期,我黨的領導人對美國一直持有積極的印象。當時,毛主席甚至提出希望能夠訪美,親自與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增進兩國間的理解和溝通。
我黨和我軍之所以能夠引起美國的關注,主要有三個顯著原因。首先,我黨和我軍在抗擊日本侵略者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勇敢斗爭,展現了自身的實力;其次,周恩來在外交上積極宣傳我黨和我軍的理念和成就;最后,當時國民政府的腐敗現象引發了美國方面的強烈反感。
因此,當美國人聽說延安的情況,想象中的景象激發了他們參觀的興趣。1944年7月22日,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批準下,一個美國觀察團飛抵延安,團長是上校包瑞德,隨行的還有美國駐華大使秘書謝偉思等重要人物。
在接觸的過程中,雙方的氛圍十分融洽,毛主席表現出極大的高興。周恩來與謝偉思進行了單獨會談,表明了他希望能夠訪問美國,與羅斯福總統進行深入對話的愿望。
然而,這一計劃遭到了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的強烈反對。赫爾利是一個表現出傲慢和愛慕虛榮的人,他站在蔣介石的立場上考慮,認為羅斯福若支持蔣介石政府,就不應與延安有過于親密的接觸。對此,赫爾利堅定地反對毛主席前往美國,顯然他的眼界和遠見相當狹隘。
1945年1月初,美國使團抵達延安并會見了毛主席。在這次會議中,毛主席再次向使團團長克勞姆萊少校表達了他希望訪問美國的愿望,并希望能夠將這個信息反饋給美國的高層。他特別叮囑使團要避免赫爾利知曉此事,認為赫爾利的判斷力并不值得信賴。盡管周恩來與魏德邁的關系并不深厚,但他對后者的信任感比對赫爾利要強,因此決定讓他傳遞信息。
然而,這一計劃最終還是被赫爾利察覺,并在羅斯福面前揭發了魏德邁的行為,認為他在中國的所作所為阻礙了他的計劃,故此赫爾利對駐華大使的態度不以為然。于是,魏德邁在重壓之下被迫發表聲明,表示支持赫爾利,繼續支持蔣介石的政府。顯然,這一次的訪美計劃又是泡湯了。
1945年3月,謝偉思再次前往延安,毛主席也提出了希望再次訪美,與羅斯福面對面討論一些重要問題,以實現更深層次的交流。可惜的是,赫爾利再次對此進行反對,而謝偉思對此無能為力,只得遺憾地返回美國。不久,在4月12日謝偉思歸國的當天,羅斯福總統突發腦溢血去世。
如今,許多美國學者和民主人士提起此事,仍對赫爾利心存不滿。他們認為,若不是他的阻撓,毛主席的訪美計劃或許能夠如愿以償,世界的演變或許會因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