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石晟綺
當城市更新遇見節水智慧,會迸發出怎樣的發展活力?2025年全國節約用水宣傳周期間,濟南市城鄉水務局舉辦“城市更新展新顏 節水護航美家園”媒體采風系列活動,首站以公共管網漏損治理與天橋區新城小區二次供水改造為窗口,全景展現節水理念與城市更新的創新實踐。
科技賦能
織密“地下動脈”
在濟南水務集團指揮中心,管網管理部副部長米廣鑫告訴記者,目前智慧大屏實時跳動著的是全市供水管網的數字,實現實時監控。“我們將公共管網漏損治理,當成整體工作的一條管理主線,結合AI和數據模型,打造屬于我們的噪聲控漏體系,給用戶提供保質保量的用水體驗”。
“把公共管網的漏損率降下來,我們一年能夠減少漏失水量近300萬立方米。”濟南水務集團生產管理部副部長李建勇表示。據測算,年節水300萬立方米,相當于2.5個大明湖,1200萬人口一天的綜合用水量。
2022年12月,濟南市被定為全國50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濟南市城鄉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張瀚颋介紹,按照目標任務,濟南確定了“管網改造、分區計量、壓力調控、智能改造”四項建設內容,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約14億元,改造老舊供水管網190公里,建設DMA分區900處,安裝維護壓力監測設備750臺,新增更換智慧化水表70萬只。預計到2025年底,濟南中心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將從2022年的9.16%降至6.6%,圓滿完成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的建設任務。
30層高樓
見證“水往高處流”
“過去夏天用水高峰常斷水,現在24小時水壓穩定!水質也放心!”走進改造后的新城小區東苑,居民張先生表示,這座1300余戶的高層小區,曾因三處老舊泵房導致水質波動、管理分散。改造后,合并泵房、鋪設千米新管線,并全部實現“一戶一表”直管到戶。
“專業團隊接管后,維修響應也大大縮短了,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了充足的保障。”濟南水務集團二次供水管理部主管韓慶兵指著重構的智慧泵房表示,云端監測系統可實時預警水質波動,讓“二次供水”與市政管網同質同服務。這場“最后1公里”的攻堅,成為濟南破解城市供水頑疾的縮影。
2024年底,濟南市制定出臺了《濟南市居民住宅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實施方案》,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450余處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和65萬戶居民水表實施改造。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設施將移交給供水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居民水表全部實施一戶一表計量出戶和智慧化管理。“這將有效解決老舊居民小區內的跑冒滴漏和水壓不足等問題,更加有效地促進了濟南節水型城市的建設。”張瀚颋表示。
從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到老舊小區泵房升級煥新,從一滴水的智能追蹤到整個產業的節水轉型,濟南正以“水”為筆,書寫城市更新的綠色答卷。當節水基因融入城市血脈,這座“因泉而生”的城市,正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走出“人水和諧”的新范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