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些電影,光看片名會讓人誤以為又是一部溫情勵志的教育片——比如《我的企鵝老師》。但如果你真的這么想,那就錯過了這部冷門佳作。豆瓣僅200余人標記觀看,但它卻以一種輕盈的幽默和細膩的隱喻,講述了一個關于怯懦、逃避與良心的故事。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導演彼得·卡坦紐這次把鏡頭對準了70年代的阿根廷,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而主角不是英雄,甚至不是勇士,只是一個想明哲保身的普通人。
史蒂夫·庫根飾演的英國男人,帶著一身疲憊和逃避的心態來到阿根廷。他是一名語文老師,教授英國文學,但他真正擅長的不是教書,而是如何在亂世中保全自己。
他討厭橄欖球,卻在校長要求下勉強接手校隊;他對社會的不公漠不關心,認為“這不是我的國家,我改變不了什么”。他的生存哲學很簡單:幽默可以化解尷尬,沉默可以避免麻煩。直到某天,他在海灘上遇到了一只被石油污染的企鵝。
這只企鵝奄奄一息,被他的女伴發現。為了在女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善良,他勉強同意救它。他們一起清洗企鵝,小心翼翼地照料它,但最終,女伴并沒有因此留下,而企鵝卻成了他的“室友”。
起初,他只覺得這是個麻煩——企鵝笨拙、吵鬧,毫無用處。他嘗試送走它,卻發現沒人愿意接收一只無用的企鵝。他無法狠心遺棄它,只能被迫和這只“累贅”共同生活。
很快,企鵝的象征意義變得清晰——它就是他的良心。在動蕩的年代,良心不會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甚至可能成為負擔。
它不會讓他更受歡迎,不會讓他獲得愛情,更不會讓他免于危險。它只是靜靜地待在那里,提醒他:有些事情,即使你不敢行動,至少也該知道對錯。
電影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導演沒有讓企鵝變得過度“可愛”來博取觀眾同情。這樣做固然討喜,但會沖淡隱喻性和文本主題。
男人開始對著企鵝說話,抱怨世界的不公,承認自己的恐懼。他仍然不敢挺身而出,但至少,他不再假裝一切與他無關。
后半段的情節更加微妙。當學校里的學生被強權勢力帶走,當教育淪為謊言,男人終于意識到,他的幽默感不過是另一種逃避。企鵝的存在,讓他無法徹底麻木。
電影沒有落入俗套的英雄主義敘事,沒有讓他突然變成勇敢的斗士。相反,它只是讓他承認:即使不敢行動,至少該承認什么是正確的。
故事最終的落腳是什么?這只企鵝成為了他的朋友,無用的朋友。所以,良心最好的位置,也就是朋友。你不能指望他帶給你財富、權力和分數,但它或許能帶給你安心。
《我的企鵝老師》2024
導演: 彼得·卡坦紐
編劇: 杰夫·波普 / Tom Michell
主演: 史蒂夫·庫根 / 朱莉婭·福西
豆瓣7.6IMDb7.1
好消息:為感謝影迷長期以來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種商品,幾百種精選圖書,粉絲超惠選擇,不妨逛一逛吧!件件親測,七天無理由退貨!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