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紅場又成了世界的焦點,普京邀請27國領導人共同觀看閱兵式。
盡管正處戰時,俄羅斯依然順利舉辦了這場象征意義非凡的大型活動,不僅展示了軍力,也傳遞出政治信號。
但在這場閱兵中,真正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的,并不僅是新型武器或戰術編隊,而是兩個國家——中國和朝鮮,在典禮中受到的“特別待遇”。
中國代表團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在所有來賓中,中國領導人專享了長達七小時的深度會談與茶敘,這種超長時間的交流極為罕見,涵蓋了從軍事到經濟、從全球治理到地區安全的敏感議題。
現場直播中,俄方多次給中國方陣特寫鏡頭,普京對中國方陣入場時流露的明顯好感也被刻意捕捉。閱兵觀禮臺上,中國領導人被安排在普京身側的核心位置,重現2015年中俄“并肩觀禮”的歷史場景,象征著兩國關系的延續和升級。
中國還派出本次規模最大的外國儀仗隊,人數和編排都極具分量,雖然未被安排在最后壓軸,卻通過鏡頭調度強化了存在感。更罕見的是,俄方為保障中方安全,專門協調俄烏前線停火三天,這種操作顯示中國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已提升到超常高度。
朝鮮同樣獲得了“超規格”禮遇,盡管金正恩因國內事務未能親自出席,但朝鮮高級軍事代表團在現場的座次被安排在俄羅斯勇士代表之前,普京與朝鮮將領的握手時間遠超對俄方將領,并在公開場合感謝朝軍對庫爾斯克戰役的支援。
根據朝鮮外交部的通報,在勝利日當天上午,朝方領導人攜女兒一同前往位于平壤的俄羅斯大使館,他帶著女兒一起歡呼,向俄羅斯表示祝賀,并發表了講話。在講話中,他盛贊朝鮮和俄羅斯的友誼,并稱:“平壤和莫斯科永遠站在一起!”
此前,朝鮮不僅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更有人員參與俄烏沖突,俄方借此閱兵,正式對外宣示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軍事互助條款已從紙面走向實戰。與此同時,俄朝還低調安排了專屬閱兵及雙方小范圍軍事交流,既在俄朝內部強化紐帶,又巧妙規避了西方輿論壓力。
普京的安排背后,是對抗西方孤立、重構國際秩序的深層邏輯。在西方大國集體抵制的背景下,中朝兩國的高調參與為俄羅斯打破孤立提供了實質支撐。
中國的參與不僅象征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態度,更實際推動俄在能源、北極開發等領域的“東向戰略”加速落地;朝鮮則作為“反美先鋒”和實際軍事協作方,為俄羅斯穩固非西方陣營、突破安理會制裁提供了豐富的地緣資源。通過對中朝的差異化禮遇,俄羅斯也向更多第三世界國家釋放出“非西方陣營內部亦有親疏分層”的信號,吸引更多國家調整對俄策略。
這種“特殊對待”絕非儀式性友好,而是戰略精算的外化。中國用“軟硬實力結合”贏得了俄方的最高認可,朝鮮則以“戰場忠誠”換取地緣保障,而俄羅斯則借機向西方宣告——即便在制裁和孤立下,依然可以依靠非傳統聯盟重塑局勢。正如俄媒所言:“當西方忙于孤立莫斯科時,紅場的掌聲屬于那些敢于改寫規則的人。”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