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飛行員怎么也沒想到,他們駕駛的俄制蘇-30MKI和法制陣風戰機,會被中國導彈一發入魂。5月8日的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用霹靂-15導彈打下6架印度戰機,自己卻毫發無損。
法國達索公司連夜召開緊急會議,他們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神話被戳破,印度軍方更尷尬——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在霹靂-15面前成了“空中火雞”,這場空戰直接改寫了現代空戰規則。
而這種悲慘戰況讓印度和法國丟了面子,七國集團趕緊發聲“不要再打了”,繼續打下去對中國確實有十足的好處。
為什么七國集團這么著急喊停?中國會撈到什么好處呢?
中式裝備大顯神威
現在最流行的銷售方式,那就是“網絡直播帶貨”。想不到的是,5月7日的印巴武裝沖突,卻是給中國軍工“帶貨”了。因為巴軍的“梟龍”戰機和“PL-15”空空導彈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結果這一場印巴沖突的贏家卻無意間成了中國。
巴基斯坦使用由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和導彈,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機,包括大名鼎鼎的法國陣風戰斗機,震驚了全世界。
陣風戰斗機大名鼎鼎,每架高達2億多美元,是中國殲-10C的三四倍,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陣風戰機被擊落,對印度產生強烈沖擊,印度已經花88億美元買了36架陣風,未來還計劃購買百架以上,這下恐怕要成“冤大頭”了。
巴基斯坦的軍事反擊,確實打了印度一個措手不及,眼瞅著雙方都要擼袖子大干一場。這時候,美國領銜的七國集團加歐盟,連同總統先生本人,都急吼吼地跳出來,苦口婆心勸雙方“冷靜、克制、快回談判桌”。這套說辭,聽上去當然是為了世界和平,為了南亞人民的福祉,高尚得很。
可誰都知道,有些國家在軍火市場上那是呼風喚雨,巴不得天下不太平,好賣武器簽大單。這會兒裝起“和事佬”,背地里的小算盤,恐怕打得噼啪響。他們難道真心希望南亞烽火連天?怕不見得,萬一這火燒起來,最后的贏家不是他們,那可就虧大了。
要知道,戰斗機這玩意兒,是國防工業的尖端貨,行不行,得上戰場真刀真槍地驗。西方世界對中國軍工的實戰能力,過去總帶著點斜眼,甚至變著法兒地貶低。
誰承想,殲-10CE,這款在中國自家空軍里都不算最頂配的出口型號,竟然在南亞的天空把“陣風”這種老牌明星給挑落馬下,這簡直是效果最炸裂的實戰廣告!
消息一出,中國相關軍工企業的股票噌噌往上漲。國際軍火市場上那些看慣了美俄法德貨色的買家,這下也得掂量掂量“中國制造”的分量了。性價比本來就有優勢,現在實戰又證明了可靠性,中國軍工在全球軍售版圖上,份額怕是要肉眼可見地往上竄一大截。
更深一層看,賣武器從來不只是門口小賣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么簡單。一旦有些國家,特別是中東、非洲那些發展中國家,開始成批換裝中國武器。
那后續的零件供應、人員培訓、技術支持,乃至長期的軍事合作,都會讓他們在外交的天平上,不知不覺地向東方傾斜,這種影響力的擴張,可比幾筆軍火訂單厲害多了。
中國必須加碼!
搞軍工業的那幫人,心里跟明鏡似的,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急著出來調停,他們真正擔心的,恐怕不是印巴兩國打得頭破血流,而是這場沖突如果拖下去,中國怕是要坐收漁翁之利。
過去幾十年,印巴雖然也打打鬧鬧,但印度塊頭大、國力強,多數時候能壓巴基斯坦一頭,巴方更多是靠著核武器這張底牌來嚇唬人。
可是這幾年巴基斯坦引進了大量中國先進軍事裝備,情況似乎在悄悄起變化。巴基斯坦現在居然有能力在常規力量上,局部跟印度掰掰手腕,甚至還能有效反制,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這種因為“中國因素”帶來的地區平衡微妙變化,自然會讓中國在南亞事務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水漲船高。
就連印度國內都開始公開承認,解決南亞問題,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力是化解危機的關鍵。來自“對手”陣營的這種清醒認識,比什么都更能說明中國影響力的提升,這恐怕才是那幫大佬真正不想看到的局面。
他們急著發聲,除了例行公事地秀一把“國際責任感”,更深層的算盤,恐怕是想搶占印巴沖突調停人的角色,別讓中國在這盤棋里撈到太多戰略好處。
可惜啊,七國集團的影響力好像不如從前了。他們的聲明和呼吁,在劍拔弩張的印巴雙方聽來,更像是遠方飄來的安慰劑,既沒有足夠的約束力,也拿不出什么實質性的調解籌碼。
畢竟七國集團離南亞十萬八千里,在那邊也沒什么深耕細作的直接影響力,想跟近在咫尺、又和巴基斯坦關系鐵的中國掰腕子,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棋盤上誰都可能是棄子
印度這次在沖突中的表現,也讓它一直以來追求的“大國形象”和勃勃雄心蒙上了一層灰。連巴基斯坦都擺不平,那印度在美國設想的“印太戰略”里,扮演那個“制衡中國”的關鍵角色,這能力可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要是印度這顆棋子掉了鏈子,美國指望遠隔重洋的日本和澳大利亞,又能在中國家門口掀起多大風浪?他費盡心機搞的那個四方對話機制,效果怕是要大打折扣。不過我們還是要把眼光放遠點,這次印巴沖突以及它帶來的連鎖反應,不過是中美兩大力量體系博弈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特朗普那會兒搞的全球關稅戰,想通過極限施壓,逼著各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好孤立中國。結果呢?從日韓的小心翼翼,到多數國家在關稅問題上的猶豫觀望,再到英國簽了協議卻被說“面子大于里子”,都說明這招不太靈。
中國這邊則針鋒相對,舉著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大旗,公開反對單邊霸凌,還警告其他國家,妥協退讓換不來和平與尊重。這番硬氣的姿態,反倒在國際上團結了不少反對霸權、維護自身利益的力量。
中國心里清楚,想真正改變不平等的國際秩序,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還不夠,還得有效地削弱對手的戰略支點。
眼下美西方整體實力加速調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以中國為重要引擎的金磚國家這些新興力量,則是一片欣欣向榮。這種“東升西降”的大背景,為國際格局的重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世界正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口,新的國際力量對比正在形成,七國集團對印巴局勢那么上心,固然有他們維護自身既有利益和地緣戰略的考量,但也擋不住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大方向。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