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105-108尼克斯、凱爾特人90-91尼克斯;
這是第二輪前兩場比賽凱爾特人的最終比分,他們連續兩場比賽在第三節中后段建立起20分的領先優勢,卻在最后時刻慘遭逆轉,這支衛冕軍一度創下季后賽史上最尷尬的名場面,不由得讓人對于這樣的時刻感到意外。
三分命中率低迷固然是被逆轉原因之一,但在面對魔術的系列賽中也證明了,凱爾特人并不需要大量三分也能取得勝利。但對戰尼克斯的前兩場,比賽局面卻和面對魔術時大為不同。大量的出手三分球,真的是尼克斯暴露給凱爾特人的機會,而僅僅是綠軍自己沒把握住嗎?
本篇,我們從領先20分的時間點之后,簡單討論凱爾特人慘遭逆轉的兩個主要面。
出手選擇和進攻延續性
第一場在第三節5分47秒,由懷特投進綠軍當場比賽第9記三分球,分差來到20分。當時綠軍三分球32投9中,相比上半場的23投5中,第三節的命中率似乎提升了一些。
接下來到第三節結束,綠軍進攻端的最后出手都是在三分線上,合計10投3中。而投丟的7球,除了懷特是持球后頂著防守出手之外,其他球員第一拍的出手時間其實都制造出來了,甚至有些是完全的空位,沒投進就真的是綠軍的手感問題了。一直到第四節開打前,他們還領先尼克斯9分。
第四節綠軍總計出手21次,其中15球為三分,命中2球。
開局科內特終結不中,連續兩次進攻籃板制造出懷特和霍樂迪的空位,但兩人都沒有把握住。從這波進攻之后,凱爾特人的半場進攻開始逐漸變得單調,連續兩次布朗持球面對唐斯的錯位都無功而返,球隊進攻節奏完全沒帶動起來,反而是因為失誤被尼克斯得到轉換反擊機會。
面對尼克斯的雙塔,綠軍永遠都是高位擋拆起手,最后交由球員個人持球能力去進攻,進攻完全沒有后續的延續性可言。
普里查德后撤步跳投,中間馬祖拉叫了暫停,換塔圖姆上來還是后撤步跳投。
第四節7分50秒是個人認為本場比賽出手最值得考慮的一球。當哈特三分不進,綠軍想要推轉,但尼克斯退防很及時,當時場上站位如下圖所示:
進攻時間還有19秒,禁區位置幾乎沒人,結果懷特接到球竟然直接在哈特前面強行出手,完全沒有選擇突破禁區吸引阿努諾比的協防,制造霍樂迪的空位機會。
出手節奏糟糕、命中率不理想,在唐斯被牽制在外圍時,凱爾特人依然沒有攻筐欲望,都是在高位發動,設立無球掩護后尋找三分出手機會。最終直到被逆轉,比分已經落后,他們才開始嘗試突破禁區,通過突分來尋找三分機會。
當凱爾特人的進攻進入到單調局面時,對于尼克斯就已經沒太多威脅了,較慢的進攻節奏下,他們往往在進攻時間到14秒、15秒時才發起進攻,持球拉扯防守的狀況遠遠不如預期,也很少在弱側設計跑動戰術,各種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最終只能在讀秒時刻完成低質量出手。
第一場比賽整體來說,綠軍得到的空位出手并不算少,但第四節一直到加時賽單調的半場進攻,無法創造出理想的出手機會,是凱爾特人被逆轉的直接原因之一。
來到第二場比賽,第三節3分12秒由波爾津吉斯投進凱爾特人當場第7記三分球,他們得到20分的領先優勢。
本場比賽上半場跟第一場差不多,三分球21投僅5中,狀態一樣不理想,而后第三節手感也有回暖。但在這個時間點,凱爾特人的進攻節奏又被自己打亂。
布朗轉換進攻和持球失誤、塔圖姆進攻閱讀出問題、波神的進攻犯規、懷特拿到長籃板急于出手三分。綠軍在領先20分后,在短短3分鐘內發生3個失誤和1個進攻犯規,在第三節結束時,領先分差直接來到12分。
至于第四節,真的就是制造出空位了,但就是投不進,相比第一場比賽的出手空位明顯更多,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要歸因給他們三分投不進。
根據賽后統計,凱爾特人第二戰40記三分有24記是空位,但命中率僅僅20.8%。但如果攤開比賽內容,能夠看到綠軍球員太想找到外圍手感,而沒有正確閱讀比賽狀況,創造出更合理的投籃機會。
以上圖為例,可以看到綠軍常用的強側兩人高位擋拆,把其他人堆積在弱側,然而這球最終懷特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直接投三分球。
當然,唐斯已經選擇沉退在防突破,所以直接投三分并不是不可行,但這個回合前,凱爾特人已經是6投全丟,近3分鐘沒有得分,剩余進攻時間還有14秒,如果懷特嘗試從左邊突破禁區,是否有可能吸引弱側包夾,創造出科內特第一拍的空接或者是另一側霍樂迪出手的機會呢?
這張圖也是一次比賽判斷的瑕疵回合,尼克斯當時轉為區域+盯人,面對錯位的布倫森,塔圖姆沒有選擇想要轉身從右側突破,吸引米羅包夾,創造霍福德空位,反而只是無意義的持球對抗布倫森一下,而哈特全程根本沒移動過站位,塔圖姆出球給懷特后隨即就對位上了。
為什么這個回合進攻秒數剩那么少了?是尼克斯的防守有特別壓迫嗎?并沒有,而是懷特和塔圖姆的兩人高位擋拆發動換防錯位,等到啟動進攻時,時間就只剩下12秒了。
如同第一場的狀況,半場進攻節奏創造不出來,全隊看著布朗和塔圖姆輪流單打,球的流動完全停滯,然后被尼克斯再一次逆轉。
馬祖拉的不同進攻調度
球員投不進、狀況不好固然有他們的問題,但教練沒有做出應對調整,任由場上球員失去紀律性,馬祖拉一定要負起最大責任。
第一場看著比分被尼克斯蠶食最后反超,整整5分鐘的時間里,馬祖拉一個暫停都沒喊過。簡而言之,就是相信自己的戰術布置和球員臨場判斷。馬祖拉最終在比賽剩28秒時叫出了他的第五個暫停,而這波暫停布置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也并沒有!回來之后一樣只是找錯位的高位擋拆,霍樂迪甚至已經在角落叉腰了。這樣的畫面是在季后賽應該出現的嗎?
并非是要批評霍樂迪的比賽態度,而是主要這和凱爾特人前幾年在季后賽落敗的局面實在太相像了,球隊沒有弱側戰術,一味地相信單打,而面對完全中空的禁區,塔圖姆還是選擇相信外線,而不是選擇突破禁區殺傷籃筐。
面對魔術的系列賽,塔圖姆場均罰球10.3次,而面對尼克斯的前兩場比賽,這個數據僅僅只有4.5次。如此大的落差數據,難道教練都沒有人發現?
在第一戰加時賽最后第一波ATO(暫停后的戰術回合)被尼克斯依靠換防破解,隨即馬祖拉又叫了一個暫停布置戰術,從站位來看,基本就是凱爾特人最常用的前場戰術,結果過程卻大不相同。
在禁區內的掩護后換防毫無作用,塔圖姆似乎也沒有積極沖出來要球,逼得懷特只能選擇傳高難度給對側的布朗。從頭到尾的戰術設計都沒有為布朗設計出舒服接應的機會。
而第二場比賽,馬祖拉還是沒有改變,他在第四節6分39秒喊出一次暫停,當時球隊領先尼克斯12分。而后如同第一場一樣,球隊得分被反超、近5分鐘球隊一個運動戰都沒有,但他還是沒喊暫停。
在最后24秒落后1分時他才喊了第五個暫停。以結果論來看是成功的,這個戰術布置讓凱爾特人拿回領先。
在布倫森罰球后,馬祖拉并沒有喊暫停,根據賽后記者會的采訪,他的意圖在于想要復制上一波得分回合,但尼克斯沒有上當,加上塔圖姆自己在進攻閱讀又出現問題,最后以失誤收尾。
對于馬祖拉最后不喊暫停還是可以理解,但最后一波進攻站位明顯已經和上一波不同,且局面完全亂成一團,如果叫出最后一個暫停重新布置,是不是有機會避免失誤呢?當然,這個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
但這兩場比賽末節看下來,球員紀律性大大喪失、也沒有人想嘗試創造出最好、最合理的進攻機會,全部在各打各的,最后還是回到雙探花身上。戰術體系在這兩場后半段完全蕩然無存,馬祖拉卻沒有試圖控制節奏,一直相信球員的比賽閱讀判斷,這一環屬實是讓人失望的。
而他在輪換調度上也和上賽季相比完全不同,在上賽季膠著的季后賽時大膽給予豪瑟出場時間,讓他逐漸找回手感,甚至啟用了季中交易的蒂爾曼來分擔一些輪換時間,給首發球員爭取喘息時間。本賽季在常規賽明明像奎塔、克雷格等人,甚至是新人菜鳥薩伊爾曼都和首發有過不錯的配合,但季后賽截至目前為止,這些人基本只在垃圾時間出場,完全失去分擔輪換為首發爭取喘息時間的機會。
克雷格在賽季中補強,主要就是期待他能夠彌補一些側翼戰力,在第一場豪瑟受傷后,后續其實他是可以分擔一些時間的,但馬祖拉顯然不這么認為。
而第一場比賽身體狀態不佳的波神,雖然出賽第二場,但僅僅13分鐘比科內特都少,從第四節一開始的補扣,看得出來他的狀態還不錯,高度上也有優勢,但馬祖拉選擇讓他在還有8分鐘就下場休息,至此再也沒換上他上場,寧可讓老將霍福德持續在場,但一旦被拉到外圍后,無論籃板還是護框,凱爾特人明顯落于下風,這樣的調度難免引起疑問。
這里提一個問題,在凱爾特人被逆轉的前兩場,他們外線最準的球員是誰呢?
答案是最佳第六人普里查德,35.7%的三分命中率,但他在這兩場比賽第四節僅僅出場2分34秒和5分21秒,球隊在落后時,他連出場機會都沒有。
總結來看,系列賽丟掉兩個主場并不是最絕望的事,但是全隊在末節攻防完全脫軌,連續兩場比賽中后段帶著20分領先遭到逆轉,內容如出一轍,這樣的局面下,如果馬祖拉不主動改變,真的很難讓人對他們抱有樂觀。
特別是馬祖拉,這兩場的執教表現過于相信球員的臨場閱讀選擇,糟糕的半場進攻,在塔圖姆和布朗低迷表現下更是雪上加霜,球的流動性和進攻延續性完全不夠,導致攻防節奏崩潰,各方面的問題暴露,這絕對不是僅僅用三分投不進就能夠一言概之的。
系列賽前兩場比賽來看,只要綠軍把握住一些空位三分,固然他們是可以取勝的解決問題,但比賽就是出現了外線失準的意外狀態,而球員進攻選擇糟糕、教練戰術設計不明確,任由球員依靠個人能力處理問題,才是兩場比賽末節被翻盤輸球的直接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