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系的形式及發展
* 1
水系的形式
地表徑流所構成的水網系統稱水系。
組成水系的水體有河流、湖泊、水庫和沼澤等。河流般水系和河系經常通用。
水系的排列分布的干流及其各級支流構成的網絡系統又稱河系形式多樣,它們與一定的地質構造條件和地貌條件有密切關系。
通常按水系的排列形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樹枝狀水系
樹枝狀水系是由主流及其各級支流組成,支流與主流以及各級支流都呈銳角相交,排列形式如樹枝,稱樹枝狀水系。
亞馬遜河流示意圖
這類水系在巖性均一、地形微微傾斜的地區最為發育,在地殼較穩定地區和水平巖層地區也較多見。
格狀水系
支流與主流呈直角相交或近于直角相交的水系稱格狀水系。
格子狀水系示意圖
格狀水系和地質構造有一定關系,如在褶皺構造區,主河發育在向斜軸部,支流來自向斜的兩翼,它們往往以直角相交。在多組直交節理或斷層構造地區,河流沿構造線發育,也可形成格狀水系。
放射狀水系
在穹隆構造地區或火山錐上,各河流順坡向四周呈放射狀外流,形成放射狀水系。
海南島水系示意圖
平行狀水系
各條河流平行排列,在地貌上呈平行的嶺谷,它們往往受區域大構造或山嶺走向和地面傾向控制。
如果在單斜巖層或掀斜構造上升的地區,主流的流向與巖層走向一致或與構造的軸向一致時,則在主流的順巖層傾向的一側或沿掀斜地面形成很多平行的支流。支流大多與主流直角相交,這種水系又稱梳狀水系。
墨西哥北部科羅拉多河示意圖
環狀水系
穹隆構造山被侵蝕破壞后,沿穹隆山周圍發育的河流,形成環狀,稱環狀水系。
北京三環水系示意圖
向心狀水系
在盆地或沉陷區,河流由四周山嶺流向盆地中心,集中到主流,形成向心狀水系。
塔里木盆地四周河流示意圖
倒鉤狀水系
在支流匯入主流附近或在支流的上游呈多次90°的大轉彎形成倒鉤狀。
這種水系多是由于新構造運動而迫使河流改道或流向改變造成的。
網狀水系
三角洲地區河道交錯,形成網狀水系。
* 2
水系的發展
一個流域的水系,由干流和各級支流組成。直接流入干流的支流稱一級支流,流入一級支 流的支流稱二級支流,依次類推。也有把最小的支流叫一級支流,一級支流注入的河流叫二級 支流,隨著匯流的增加,支流的級別增多。不同水系的支流級別多少是不同的,這和水系的發 展階段有關。
①分級法:從源頭最小河流開始,稱為一級河流(圖中序號1);兩條一級河流匯合成二級河流(序號2);以此類推,三級河流(序號3);干流(序號4)。
②分支法:直接流入干流(序號4)的河流稱為一級支流(序號3);匯入一級支流的為二級支流(序號2);以此類推,三級支流(序號1)
水系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0 1
初期階段
此時河網密度(單位面積的水系總長度)很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而且數量很少。
0 2
中期階段
隨著河流的下切侵蝕和溯源侵蝕,流域的集水面積擴大,地面切割深度也進一步增大,河道伸長,形成許多新的支流,河系發育系數(各級支流的長度與干流長度之比)增大。
0 3
晚期階段
在同一流域內的各條河流發展不平衡,發生相互襲奪和改道,改變原來水系的形狀,重新組成新的水系。
* 3
河流水系特征
①河流長度、流向
②流域面積
③支流數量及其形態
④河網密度
⑤源頭、注入地
⑥河道彎曲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