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鄉撿到的寶貝瞬間讓美國《戰區》網站連夜發文,因為這所謂的“寶貝”是中國出口型導彈PL-15的殘骸!
網友不禁擔憂:印度軍方如獲至寶說明了該戰機殘骸的重要性,西方會不會以此為契機破解了中國的機密技術?那么,此事是否會如此發展,其來龍去脈又是如何呢?
一、印度農民得到“天降餡餅”
據報道,根據多家印度媒體和社交平臺流出的照片,印度民眾在旁遮普邦等地陸續撿到4枚霹靂-15E空空導彈的殘骸,其中最新的一枚彈體最為完整,除了戰斗部和導引頭,其他部分幾乎沒什么損壞。值得一提的是,該導彈本身的來處是印巴沖突。
2025年5月7日凌晨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殲-10CE戰機發射的PL-15E導彈以110公里外“點名”擊落印度陣風戰機,創造了超視距空戰的新紀錄。離譜的是,這枚價值百萬美元的導彈殘骸竟在爆炸后落到了印度旁遮普邦的農田。
印度媒體爭相報道:彈體后段完整保留,雙脈沖發動機結構清晰可見,唯獨導引頭和戰斗部不翼而飛。該導彈導引頭殘骸帶有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模塊,這是中國導彈在實戰中首次公開使用這一技術。
那么,該戰機是怎么落進印度農田的?誰都清楚,印巴沖突的雙方早已使用導彈互搏。巴方空軍在打擊目標時,發射了霹靂-15E導彈,且為了確保命中,通常又會對目標連發導彈。導彈如果飛行途中因目標已被擊落或鎖定失敗而失去了追蹤對象,便燃料耗盡落地。
當導引頭與戰斗部在撞擊中脫落或自毀,剩下相對完整的彈體和推進段保留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彈體未完全解體,自然引發了印度方面的高度興趣。
美國部分媒體就此呼喊:若能從殘骸中提取燃料成分、分析噴管設計,或能推導出PL-15E的射程極限,幾乎就能得知中國戰機一部分關鍵數據!
借此,很多美國軍迷在外網上呼吁印度:趕緊把這份遺骸交給我們,只有美國才能破解和重組。
二、“重要盲盒”的技術參數已過期
可是,美媒迫不及待建議印度“把殘骸送美國”,并聲稱能“破解中國導彈的秘密”。但他們真的做得到嗎?
事實上,PL-15E雖然是中國研發的并出口的武器,但是在走出國門飛向戰爭處的時候就已經把關鍵技術做“降級脫敏”處理了。這一點可以參照我國的閱兵——能漏出來的武器都不是絕密的,都不是最有價值的,遑論PL-15E。
據官方數據披露:該器械的雷達頻段調至民用波段,發動機推力參數下調,核心算法更是經過加密處理。另外,這枚殘骸的生產日期標注為2015年,而中國自用版PL-15早已迭代至射程300公里的PL-17。
面對這枚“過期盲盒”,印度軍工部門必定長嘆一口氣——拆解研究可能暴露自身技術短板,畢竟印度國產 Astra導彈研究多年,射程始終卡在 100 公里內,而 PL-15E 外貿版都能打到 145 公里。
與此同時,不拆又難擋壓力——美國那邊極有可能懷疑自身技術私藏,這應該怎么辦?
所以說,PL-15E殘骸看似是“天降大禮包”,實則是燙手山芋。
三、地緣博弈的“殘骸游戲”
其實此事的看點在于美國對PL-15E殘骸的狂熱背后——他們空戰體系的技術焦慮暴露無遺。
五角大樓評估報告顯示:PL-15E的145公里射程已超越美軍現役AIM-120D,而中國自用版射程肯定更遠更長,極有可能更達200公里,直接威脅F-35主宰的天空戰場。
當PL-15E在巴基斯坦戰場替他們狠狠出了一口氣時,印度突然發現,被他們視為尖端武器的東西早就被中國做成了“外貿版本”,美國自然也會感到驚訝:中國都敢把尖端武器賣到沖突前線了?
可以說,美國在該事件中體現的技術焦慮并不是無中生有——對這一塊殘骸憂心忡忡,他們本質是因“軍事霸權失控”的深度恐慌。畢竟在二戰后,美國首次面對一個能在航空領域與其并駕齊驅的對手,且這個對手的工業機器正在飛速迭代更新。
在技術戰場上,永遠只有領跑者,沒有跟風者。美國懂得這個道理,因此愈發重視他們本來看不上的一堆殘骸。
參考資料:
印媒公開境內發現的多枚空空導彈殘骸 中國PL-15E技術震撼亮相_中華網
撿到寶貝了!印度發現相對完整的PL-15E殘骸,不怕被逆向仿制嗎?_軍事頻道_中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