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中美雙方在瑞士的談判已經在進行中。根據路透社的消息,中美首日的會談從上午談到下午,除了中間的2個小時午餐時間外,整個會談持續了8個小時。周日(次日)還將繼續談。
目前雙方仍沒有公布會談的進展與細節,可見談判并非易事。就在中美首日會談8小時之際,5月10日晚上,新華社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維護國際經貿秩序的立場堅定不移》時評(下圖),這篇文章對中美談判,以及中國維護國際秩序的立場再次進行深刻表述。其中重提了一項4月底公布出來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在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方公布的這項數據,不僅給中方在談判中增加了底氣,也讓特朗普難堪了一把。
中國對談判的持久性早有預判
在會談前,人民日報鐘聲就發表文章稱:“談,是化解分歧的必要之舉,但指望一兩次談判解決問題并不現實。”同時也指出:“中國之所以同意和美國談判,是出于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三個方面的考慮。”可見,中方對于中美談判的進程是有充分的預期的,而且,中方之所以同意和美方的接觸,也是為了維護國際貿易秩序,這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雖然目前雙方還沒有透露談判細節,但從8個小時的閉門磋商可以看出,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需求,中美談得應該很深入。既然次日還要談下去,說明中美兩國第一天的談判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的,否則就不會將談判繼續下去。
但是,雙方沒有就第一天的談判結果進行公布,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雙方之間必然有尖銳的分歧,這個需要進一步協調立場。其二,第一天或許只能達成一些意向,并沒有實質性的成果可以公布。
其實,在此前的兩周,特朗普政府幾次放出風聲,要和中方接觸。這也能看出美國對談判的急切性,特朗普政府想要“速戰速決”,以緩解其國內的矛盾。而中方則多次發表態度,仍會堅持自己的立場,維護國家利益。從兩者的態度就能預見接下來談判必將不容易。
不過,雙方還有談下去的需要,就說明這一次中美接觸是很有必要的。不管談判結果如何,摸清彼此的態度對接下來的決策也有重大意義。
中方對談判的底氣
就在中美閉門談判8小時之際,新華社發表了時評文章,并重提了一組數據:中國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其實,中國一季度的GDP數據在上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公布了,新華社在這個時候再提這個數據,明顯有用意。此前,根據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0.3%。這也是美國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一方是增長5.4%,另一方是萎縮0.3%,太平洋的兩岸,中美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數據的公布,只會讓特朗普更難堪。特朗普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衰退”,中美關稅戰,必定是中國“先扛不住”。現在看來,特朗普的盲目自信將被數據打臉。中美到底是誰先扛不住,已經一目了然。
那么,為什么中美兩國的經濟會形成鮮明反差呢?特朗普到底輸在哪?
首先,中國的內需一直在擴大,這加速了經濟的增長。根據官方的消息,中國一季度內需消費對GDP的貢獻超過了50%。這說明,中方對美國的貿易戰,早有準備,這些年一直在擴大內需,就是為了穩住經濟大盤。
其次,除了內需方面,中國的外貿也在逆勢突圍。盡管面臨關稅的壓力,中國一季度的出口仍增長了6.9%,這個數據,完全出乎美國的預料。而美國現在逐漸被自己的關稅政策反噬,債務危機與通貨膨脹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中美談判雖然在瑞士,但在全球經濟布局以及對自身經濟發展的預判方面,特朗普已經輸了。
中方堅持立場,維護國際經貿秩序
從美國對中國發動對等關稅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底線不動搖,直到現在中美雙方開始接觸,我們也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
首先,我們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立場,反對美國用關稅作為武器來訛詐別國的行為。中國始終堅持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解決問題,倡導自由貿易。
其次,我們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但不接受美方以“威脅、訛詐”的姿態來對待我們。即“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還有,我們對美國的關稅訛詐行為進行精準反制。例如,中方對美方加征125%的關稅,對美國的農業、能源等關鍵產業進行限制。
在特朗普政府打算利用關稅來敲詐全球的時候,中國出面與美國談判,不僅僅談兩國的問題,更要談如何維護國際經貿秩序的大議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瑞士的接觸,是“規則維護者”與“經濟霸凌者”的對話。
中國在堅持原則的同時,美國的情況卻越來越糟,特朗普政府意圖通過“對等關稅”來重塑“美國優先”的貿易規則,卻陷入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困境。
特朗普的困境,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美國國內經濟衰退,通貨膨脹、貨物短缺、農產品滯銷,國內消費者的反對浪潮席卷了全美50個州。而美國企業現在運營成本被關稅推高,通用汽車等40余家美國巨頭企業已經下調了今年的業績預期。第二,特朗普接下來將面臨中期選舉,如果國內經濟狀況沒有得到改善,共和黨議員或許會“大權旁落”。第三,美國現在面臨盟友離心、信譽盡失的局面,歐盟、日韓等傳統盟友已經開始背離美國,加速重組全球供應鏈,并向中國靠攏。
所以說,瑞士的談判,只要中方堅守原則,讓步的必然是美國。
瑞士的中美談判還在進行,盡管第一天雙方很難達成實質性的協議,但雙方愿意繼續磋商,就釋放了緩沖的信號。這對中美經濟、對全球貿易秩序都是一個好的信號,但我們應該對這場談判有一個適當的心理預期。
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足以讓特朗普政府警醒,中美關系的未來,不應該取決于某一方的“極限施壓”,而在于能否在相互尊重中找到共贏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