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和波蘭總理圖斯克一起訪問了基輔。盡管澤連斯基在盛情款待之余,明確希望四位客人能在基輔住一晚上,但他們仍然選擇了在晚上八點離開。也就是說,在距離俄軍宣布的72小時停火結束前四小時,四位歐洲領導人遠離了基輔。看來,此前一天美國駐基輔大使館明確發出“基輔近日將遭受大規模空襲”的警報,還是起到了效果。當天來、當天走,四國領導人的基輔之行不可謂不是行色匆匆。
由于克里姆林宮當天深夜明確表示已準備好與基輔開展嚴肅談判,而談判的意圖是消除沖突根源,為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持久穩定和平奠定基礎。顯然,俄軍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中立化的基礎目標沒有改變。因此,兩相結合,再觀察俄羅斯網絡上對四國領導人基輔之行的評論,就有三個觀點非常值得關注。
第一個觀點是這次訪問的主角為德國新總理默茨。訪問基輔的四國領導人都不是第一次到訪戰火中的基輔,但新當選的德國總理默茨卻是首次以國家領導人身份訪問。相對于德國前總理舒爾茨“以拖為主”的對烏政策,早在2022年5月就作為反對黨主席訪問過基輔的默茨(2024年9月、12月又兩次訪問),向來主張積極介入對烏行動。所以在特朗普總統已堅決要從烏戰脫身的大背景下,引導默茨積極軍援烏克蘭成為法、英、波三國必須推動的事項。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專門與他同乘一趟專列抵達基輔,看似突出歐洲團結,實質上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裹挾。默茨也深知,舒爾茨之所以能選擇“拖延”戰術,是因為美國擋在前面;如今美國抽身,德國必須做出明確選擇。面對境內數萬美軍的存在,默茨只能親訪基輔獲取一手資料,并放風稱準備與克宮直接聯系。
第二個觀點是五國領導人希望一起看美國的底牌。5月10日,四國領導人與澤連斯基總統會談后,共同給特朗普總統打了電話。這顯然是希望借助集體力量,拿到白宮在烏戰問題上的真實立場:白宮的拖延已讓烏戰變成持久消耗戰,甚至克宮揚言要打“百年戰爭”。這種消耗戰最終將耗盡烏軍兵源,使烏克蘭陷入滅國困境,這是歐洲絕不愿看到的。此外,克宮釋放談判信號后,歐洲與美國必須就烏戰問題做個了斷——俄羅斯不會停火,現在要么美歐合力繼續軍援烏克蘭,要么美國明確退出后還能提供的支持,為歐洲下一步行動提供依據。換言之,歐洲將烏戰視為賭上歐洲文明的牌局,美歐需先比底牌,再決定如何與俄羅斯對賭。
第三個觀點是歐洲目前的態度傾向于繼續打下去。5月10日,四國領導人既與澤連斯基會談,又致電特朗普總統,最終拿出的方案僅是“主張先停火30天”,且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示停火期間對烏軍援不會停止。這顯然是想為烏軍爭取30天休整時間,之后再發動新一輪攻勢。歐洲寧可讓俄軍占領烏東,也不愿讓兵力和火力不足的烏軍直接退守烏西。白宮對歐洲主動背鍋樂見其成,當天美國《紐約時報》便放風稱,白宮已批準向烏克蘭轉讓125枚遠程火箭彈和數百枚“愛國者”防空導彈,這些彈藥將由德國轉交。可見美國對法、英并不放心,而是直接讓德國領頭承擔烏戰責任。
在俄軍持續進攻的背景下,這次訪問或成歐洲安全政策分水嶺。若歐洲能借此深化防務整合、協調軍工產能、構建獨立情報體系,或將真正邁向戰略自主;若繼續在“表演性團結”與“實質性分歧”間搖擺,則可能錯失機遇,陷入更深地緣被動。基輔夜色中匆匆離去的專列,調頭容易,但背上烏戰之鍋后,歐洲再想甩脫,恐怕就要傷筋動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