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一段《青青河邊草》三人組的重聚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
馬景濤舉著香檳,情緒激動;
金銘站在中間,短發,穿著樸素;
葉靜身形發福,理著寸頭,顯得厚重不少。
一眼看去,有些年齡感。
曾經的金童玉女,如今都成了中年人。
曾是萬千寵愛的童星,如今打扮普通,甚至被網友吐槽“長殘了”。
可奇怪的是,這種變化不僅沒有讓人失望,反而圈了一波粉。
評論區里,都是一句話:
“金銘還是那么討喜。”
不是靠顏值,也不是靠濾鏡,是靠那股子熟悉的氣質——溫柔、從容、真實。
01
1989年,8歲的金銘因出演《婉君》一炮而紅。
一雙含淚的眼睛、軟萌的臉蛋,哭起來讓人跟著揪心,笑起來讓人忍不住跟著笑。
瓊瑤一看就是“命中注定”的人選,從《婉君》到《青青河邊草》《梅花烙》,幾乎每一部都少不了她。
風頭一時無兩,被稱為“瓊瑤御用童星”,還被撒貝寧認定是“夢想中的老婆”。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她會一路紅到大時,金銘卻突然調頭,選擇讀書。
連瓊瑤為她量身打造的角色都推了。
北大,是她給自己的答案。
主修國際關系,輔修藝術,外語學了四門,還拒絕了保送,硬是憑真本事考進去。
她在鏡頭前光彩照人,在課堂上安靜讀書。
有男同學組團去“圍觀”,有追求者遞情書,可她從不張揚,從不依賴。
金銘說:“我想證明,除了演戲,我還能做好其他的事。”
后來再次回歸娛樂圈,童星光環早已退去,她不再可愛,不再“甜美”。
但她沒迎合觀眾,也沒裝模作樣,干脆剪了短發,素顏出鏡,連戀愛都談得瀟灑坦蕩。
一次節目里,她說:“媽寶男要我準備專屬毛巾和拖鞋,我直接送走。”
“戲精男控制我交友,還半夜來敲門,我請了保安。”
一個字,颯。
02
三人重聚那天,馬景濤依舊“人來瘋”,手舞足蹈開香檳,還差點嚇到金銘躲到后面。
金銘站中間,笑得靦腆、淡然。
葉靜一身休閑,站在金銘身邊像一堵墻,兩人都胖了不少。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站在一起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個“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的年代。
那時候的金銘,是“小草”“小婉君”“小吟霜”,是觀眾心里最溫柔的存在。
那時候的葉靜,是小張無忌、小皓禎,也是無數人童年記憶的一角。
那時候的馬景濤,咆哮也不顯得油膩,是瓊瑤劇里的熱血男主角。
歲月過去三十年,再看這三人,都老了,都變了,可那份默契還在。
一個眼神、一個舉杯,就把觀眾拉回了那個最真摯的年代。
03
如今,金銘住在北京,偶爾直播、偶爾演戲,更多時候主持節目、教表演,閑暇時做公益、去旅行。
沒有婚姻束縛,沒有家庭負擔,一個人,反而自在灑脫。
她說:“很抱歉,我沒長成你們期待的樣子,但我活成了我喜歡的樣子。”
這句話,刺中很多人的心。
她44歲,沒結婚,也不覺得遺憾。
她不是誰的“剩女”,不是誰的“失敗者”。
她是那個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想將就、不愿妥協的清醒女人。
——吃得下熱辣火鍋,也扛得住深夜一個人回家的寂寞。
在當下娛樂圈浮躁又功利的風氣里,金銘這一份清醒,才是最寶貴的。
04
當初的“婉君”,如今的金銘,不再是熒屏上的那個哭哭啼啼的乖乖女。
是一個站在風中,也能笑著說:“我很好”的獨立女性。
有過輝煌,有過低谷;拍過劇,讀過書;被愛過,也愛過。
金銘沒有“走紅劇本”,也不想討好誰。
“我沒能滿足你們的期待,但我沒虧待自己。”
這,就是她活成金銘的方式。
這場重聚,不只是童年濾鏡的回溫。
更是一個人,從眾人眼里的“模板”,到終于成了“自己”的縮影。
比起曾經的可愛,如今的清醒與溫柔,更動人。
“長大后不可愛了又怎樣?我終于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