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1月24日,在太平洋關島的原始叢林里面,一名漁民在外出干活時,遇到了一個長了一臉毛的人形生物,這個生物穿著樹葉做的衣服,軀體瘦弱,正拿起河水中的竹簍陷阱,檢查里面有沒有魚。
漁民看了這個人形生物幾秒鐘,隨后很快地趕回村子,叫來了村民,聲稱發現怪物。村民們迅速趕到現場,包圍了這個怪異的生物。這個怪物嘴里哇哇叫著一些當地人不理解的詞語,還試圖向村民投擲石頭,但過了幾秒鐘,這個一臉毛的怪物便暈倒在地上。
村民們把他五花大綁,扒開他骯臟的胡須和頭發,發現是一個日本人的面孔。他們馬上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這是一個不愿投降的日本士兵。
1972年,這一年是橫井拒絕投降的第27年,這名日本士兵,在濕熱的關島叢林里面生活,住在用竹子搭建的小茅屋。當他被發現之后,馬上被送到了日本。在到達日本之后,他的第一反應是“我回來時非常尷尬”,并向天皇“謝罪”,還在眾人面前哭出了聲。
拒絕投降的橫井章一
拒絕投降27年的頑固分子
橫井章一(Shoichi Yokoi)于1915年出生于日本愛知縣,1941年被征召入日本帝國軍隊,在這之前,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裁縫。根據日本二戰頑固分子登記冊Wanpela顯示,橫井在1941年至1943年2月這段時間一直駐扎在中國,而后被調往關島。1944年夏天,美軍幾乎全部殲滅了橫井所在的兵團,但橫井和9名戰友逃進了叢林里面,他們決定永生抵抗決不投降。
被天皇洗腦太厲害,這幾名日本兵在叢林里面,保留著最后的“戰斗至死的精神”。因為受過一些軍事訓練,因此,他們在叢林里面生活得并不是太困難。他們隱藏自己的腳印,每挪一次窩,都要用樹葉遮擋。至于吃的食物,全靠偷雞摸狗去偷竊當地居民的牛和雞鴨。
生存的工具
他們主要的偷盜對象就是牛。關島本地人將牛放在野外放養,對于這些“半獸人”來說,這很好得手,而且牛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一頭牛可以供9個人吃很久。這幾名日本頑固分子在偷完幾頭牛之后,居民們提高了警惕,在野外放牛的時候盯得更緊。于是這些日本士兵開始吃一些島上的生物,他們摘樹上的椰子、木瓜,下到河里面捉蝦和青蛙,實在沒有吃的的時候就吃老鼠。
至于穿的方面,因為橫井本身就是一名裁縫,所以他為他的男友們用樹皮縫制了一些衣服,用來保暖和遮羞。在島上的日子比較難熬,他們也需要記住自己生存的時間,于是他們根據月相來標記時間流逝。
橫井居住的洞穴屋
就這樣過了五六年,有一些同伴認為這種生活無法再持續下去,于是紛紛與橫井分道揚鑣,跑下山去。這些下山的頑固分子,要么是被當地的士兵發現并擊斃,要么就是因為下山后生活更為艱難而餓死。最后只剩橫井與另外兩名士兵,但他們為了分散風險,都不住在一塊,相隔比較遠。他們每兩三個月保持一次聯系。
1964年的一場大洪水,把其余的兩名士兵給卷走,于是只剩下了橫井一人。他在原始叢林里面獨自度過了8年,完全不和人接觸。附近的食物越吃越少,于是他便開始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并且制作了很多捕魚的簍子,放在離自己居住點更遠的小溪。
于是,在1972年1月24日,當他正在檢查魚簍子里面有沒有獵物時,剛好被附近的居民看見。
在和村民對峙時,因為長期貧血,橫井幾乎沒有出擊就暈倒了。很快,這些村民和當地官員在他醒來之后詢問他的身份,橫井支支吾吾地向當地的一些官員解釋,自己是一名日本軍人。
在詢問橫井的身份之時,關島的官員發現了橫井住處有一些20多年前的舊報紙,內容是有關戰爭結束的新聞和公告,但橫井并不認為這些報紙上刊登的是真實的事件,他認為這只是美國的宣傳手段,于是決定繼續躲藏,不給日本丟臉,“我們日本士兵被告知,寧愿死亡,也不要被活捉,因為那是一種恥辱”。
后來,據橫井自述,自1952年后,他已經知道并相信戰爭結束了,但他寧愿自己騙自己,也不愿走出叢林接受現實。
關島官員發現橫井之后,一時無法決定將他送回日本,還是交給美國。
1972年的時候,雖然美國在關島有一些軍事基地,但關島已經可以自己任命島嶼內的管理者,因此關島本地的管理者認為,把這名日本兵送回日本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橫井自己縫制的樹皮衣服
回到日本
在聯系上當時的日本官員之后,橫井于1972年2月回到日本。
當時有5000名日本人歡迎橫井的“歸來”,他先到東京,后回到出生地,面對人群,橫井激動得邊哭邊說:“我帶著天皇給我的步槍回來了…但很抱歉,我沒有完成天皇的使命,不能讓他滿意”。
橫井叢林生活時的物資
橫井回到日本,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掀起了不少的爭論,很多年長的日本人將之奉為英雄,而一些年輕的日本人則認為橫井的不投降主義毫無意義,并號召更多的老人反思他們那一代人的戰爭。
之后,橫井慢慢地熟悉了現代日本的生活,但重新回到人類社會之時,少不了對新的生活指指點點,他總是教導那些年輕人過去如何美好,告訴他們現在的生活爛透了。
橫井受到一些日本老人的歡迎
在回到日本半年后,有人給他介紹相親,他順利地結了婚,并決定從政。1974年他參與議會選舉,但這次嘗試失敗了。他接著想把自己將近30年來的逃亡生活,寫成一本書,這本書后來在日本連續暢銷,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很快,他的事跡被傳開之后,雖然受到了很多謾罵,但他自己卻從演講、出書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且體會到了一種“榮耀”。橫井的晚年過得并不差,他利用自己出書和演講的錢多次回到關島,探望自己曾經的小茅屋,并送給當地居民一些禮物。1997年,82歲的橫井死于心臟病發作。
橫井居住的叢林洞穴小屋
其他頑固分子
在1944年8月美軍占領關島之后,橫井是當時拒絕向美軍投降的5000日本兵之一,他們寧愿生活在叢林里面,也不愿成為戰俘,他們認為一旦淪落為盟軍的戰俘,就會給天皇丟臉,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
盟軍在關島搜尋日本殘余軍事力量
1944年夏秋,盟軍深入叢林探尋,挨個擊斃或活捉這些不愿投降的士兵,但到了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仍然有130人躲在此處。橫井是他們中的一員,而另一名頑固分子小野田廣夫(Hiroo Onoda)中尉,逃到了菲律賓的魯邦島躲了29年,他聲稱自己接到的命令是戰斗到死而不是投降。和橫井一樣,他也獨自生活在叢林里面,被他的親人發現之后,還拒絕離開該島。
小野田廣夫
小野田廣夫的父親親自來島上勸說
直到1974年3月,他的前任指揮官親自前往魯邦島解除了他的職務,這名中尉才悔悟并離開該島。離開時,小野田廣夫還擁有一支.25口徑步槍、500發子彈和幾枚手榴彈。
戰爭是毫無意義的,主動挑起戰爭更是愚蠢。二戰后,依然有不少地區爆發零星的沖突,直到此時,俄國與烏克蘭正在交火。一些軍人們被洗腦,聲稱為國捐軀是一種英勇的行為,但他們很少去質疑為何要主動發起戰爭侵略他國。時代在變化,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反問和質疑戰爭發動者,戰爭真的給軍人帶來榮譽了嗎?恐怕戰爭的真相,僅僅只是將軍人送到前線做無意義的犧牲而已。
(文:銀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