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同屬于南亞地區的印度與巴基斯坦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例如,他們的長相面貌、穿衣打扮、飲食習慣、藝術風格,甚至是玩游戲開掛一般的言行舉止,都好像差不多。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宗教。巴基斯坦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全國有約95%的人口是穆斯林。印度則是印度教國家,信仰比例高達80.5%。
那么,除了宗教的不同,印巴兩國是一個民族嗎?
第一,血緣的不同
在許多外國人看來,同屬于東亞地區的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都是長得差不多的,沒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覺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長相相似,就認為他們的血緣也是一樣的。
按照人類學的劃分,印度與巴基斯坦都屬于南亞人種。大致上來說,他們的皮膚比較黝黑,頭型窄長,毛發濃密,鼻梁高而窄。不過,有些南亞人的皮膚又很白,接近歐洲白人的膚色。
大約6000年前,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民族主要是達羅毗(pí)荼(tú)人。后來,雅利安人從西北部進入南亞,陸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白匈奴等民族從西北部進入。他們相互交融,形成了南亞民族的復雜現象。因此,如今的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多民族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獨立以后,不承認任何有關民族的劃分,從而強調印度國族的多樣與統一性,維護國家的團結。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語言來劃分印度的民族。
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語支,占到總人口的約74%,南方的達羅毗荼語系則占到約24%。再細分的話,印度有100多個不同的語言,也就是100多個民族。
其中,使用印地語的印度斯坦族約占46.3%,是印度最主要的民族,其他還有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泰米爾族等等。
相較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構成比較簡單一點。最主要的是旁遮普族,約占全國人口的63%,還有普什圖族、信德族和俾路支族,分別占16%、13%、4%。
旁遮普族的人口約有1.5億,其中有1.1億在巴基斯坦,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另有3800萬在印度,信仰印度教或錫克教。他們生活的旁遮普地區,歷史上先后被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入侵,所以血緣的構成是非常多樣的。
如上圖所示,如果按照基因遺傳進行劃分,南亞地區分布著80多個不同的主要民族。
第二,語言的比較
在巴基斯坦,烏爾都語被定為國語,是多民族團結的象征。但實際上,巴基斯坦只有約8%人口的母語是烏爾都語。從小學到高中,巴基斯坦人都必須學習烏爾都語和英語。如此,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才可以一起交流。
烏爾都語吸收了巴基斯坦不同民族語言的詞匯,各個民族的語言也受到了烏爾都語的影響。
如果要比較的話,烏爾都語與印度斯坦族使用的印地語基本上是一種語言,可以直接交流,只是文字不一樣。烏爾都語使用的是阿拉伯文字,印地語則使用天城文。這就好比我們的內蒙古與蒙古國,語言是差不多的,但是使用的文字不一樣。
不過,如果要比較旁遮普語與印地語,差別就很大了。雖然,他們同屬于印度-雅利安語支,但是完全不同的語言。
我覺得,語言和血緣是區分一個民族的最重要標志。語言代表著民族的文化傳承,血緣則是民族的歷史變遷。
總而言之,印度與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多民族國家。他們的血緣、語言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更多的不同,所以絕對不能算是同一個民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