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比利時國防部長西奧·弗朗肯宣布,比利時訂購的未來F-35A戰斗機將在意大利卡梅里總裝和檢查(FACO)工廠組裝。這一確認是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國際總裁邁克爾·威廉姆森及其團隊會面后作出的。該協議建立在弗朗肯于2025年4月14日向意大利同行Guido Crosetto提出的正式要求之上。
聲明的目標是在歐洲而不是美國進行比利時F-35的最終組裝,從而將比利時國防采購的更大一部分固定在歐洲工業基地,并與聲明的戰略和財務優先事項保持一致。該決定旨在在比利時不斷發展的國防投資計劃的更廣泛框架內支持國內和歐洲工業。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Cameri總裝和檢查(FACO)由萊昂納多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運營,目前是歐洲唯一的F-35裝配廠。2014年,它被美國國防部選為歐洲F-35機身的區域維護、修理、大修和升級(MRO&U)中心。該工廠于2015年生產了首架F-35A,并于2018年生產了首架F-35B。它雇傭了750多名工人,還在福賈和諾拉的萊昂納多工廠為全球機隊制造機翼部件。荷蘭已經使用了這條裝配線,美國已授權歐洲買家要求在那里生產。盡管其生產能力低于沃思堡,但據報道,其單位成本相似。一個仍在審查中的關鍵點是,根據歐盟規則,在卡梅里組裝的飛機是否符合“歐洲制造”的資格,這將影響比利時在歐盟國防相關借貸額度下為采購提供資金的能力。
比利時于2018年在國防部長史蒂文·范德普的領導下加入了F-35項目,在涉及歐洲戰斗機臺風和達索陣風的競爭性選拔過程后,范德普簽署了一份價值36億歐元的34架F-35A合同。選擇是基于價格和七個評估標準。后來,項目總成本被修訂為40億歐元,包括到2030年的培訓、基礎設施和維護。F-35將取代54架老化的F-16,其中30架計劃從2026年開始轉移到烏克蘭。截至2025年初,比利時已收到8架F-35,這些F-35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沃思堡工廠生產,駐扎在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用于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培訓。預計這些飛機將于2025年秋季抵達比利時。為了支持他們的整合,撥款2.75億歐元用于Florennes和Kleine-Brogel空軍基地的升級。這些升級包括機庫、模擬器、6架飛機的維護設施、16個飛機掩體、快速反應警戒區和人員住宿,由軍方多年預算資助。
2018年采購的預期經濟效益沒有達到最初的預測。當時的經濟部長Kris Peeters表示,該計劃將產生可觀的工業回報。然而,到2022年中期,比利時的工業合同總額僅為7億歐元。2024年簽署的一項修訂協議預測,40年來每年的經濟回報為6600萬歐元,總計27億歐元,遠低于F-35機隊估計的124億歐元壽命成本。弗蘭肯部長表示,未來的收購必須包括對比利時公司更強有力的抵消協議。將最終組裝轉移給卡梅里旨在提高未來生產批次的工業參與度,并通過歐洲合作支持經濟目標。
2025年4月23日,總理巴特·德韋弗和弗蘭肯部長確認了訂購多達11架F-35A的決定,使潛在機隊規模達到45架。該確認書是在議會發布的,是比利時國防開支更廣泛擴張的一部分。鑒于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沒有其他平臺可用,增加采購是為了滿足對短期能力的需求。弗蘭肯強調,比利時空軍的規模并不能證明維護兩種不同類型的戰斗機是合理的。因此,未來的戰斗機采購將僅限于F-35。比利時政府最近還批準購買價值1.15億美元的GBU-53/B炸彈來裝備飛機。
根據4月11日簽署的《復活節協議》,比利時的國防預算在2025年增加了39億歐元,使該國能夠在2029年最后期限前四年達到北約2%的GDP基準。政府預計未來五年將增加200多億歐元的國防投資。預算增加的資金來自臨時來源,包括國有Belfius銀行的股息和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的收益。弗蘭肯部長表示,由于經濟增長,該國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預計將繼續下降。他還指出,比利時打算使用新的歐盟規則,允許成員國為國防目的借款,前提是支出被確認為歐洲來源。在卡梅里組裝的飛機是否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尚未確定,并將影響未來收購的融資結構。
F-35項目包括多名歐洲和非歐洲參與者。英國是唯一的一級合作伙伴,為F-35B變體提供垂直升降(動力)系統、軟件和彈射座椅組件。意大利的Leonardo為全球機隊生產機翼組件,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一家合資企業正在開發一條最多可容納400架飛機的機身裝配線。其他貢獻者包括丹麥、挪威、荷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據副總理Peeters稱,該飛機30%的部件來自歐洲公司。這些貢獻構成了比利時辯稱該飛機具有大量歐洲成分的部分理由。
比利時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公眾對F-35的操作自主性和美國對F-35軟件的控制的擔憂不時浮出水面。這些擔憂包括對所謂“死亡開關”存在的猜測。2025年3月10日,弗蘭肯部長在接受VRT采訪時將此類說法描述為“都市傳說”。他確認,比利時F-35可以使用內部儲備和來自國際物流庫的部件獨立運作至少一個月。國防部已確認,日常作戰使用不需要美國的實時監督。弗蘭肯還表示,后勤自主權已納入該計劃的多國支持框架。
2023年,比利時因軟件和顯示器問題暫時拒絕兩架F-35。盡管面臨這些挑戰,政府仍堅持對該計劃的承諾。繼續進行是基于運營需要和收購的先進狀態。Francken和De Wever均已確認,比利時支持歐洲第六代戰斗機項目(SCAF),并為該項目的開發貢獻了6000萬歐元。然而,預計2040年后交付,這與比利時的迫切需求不符。在目前的規劃范圍內,只有F-35被認為是一個可行的平臺。
比利時在北約中的戰略作用,包括在蒙斯主辦歐洲盟軍最高總部(SHAPE)和北約通信與信息局(NCIA),有助于滿足互操作和最新空中能力的要求。政府目前的立場排除了重新考慮其他平臺的可能性,包括之前已經評估過的陣風和鷹獅。德韋弗總理強調,比利時認為F-35不是美國獨有的平臺,而是多邊產業結構的產物。他還表示,該計劃的未來并不取決于美國的政治動態,并指出國際貢獻和一體化供應鏈是其可持續性的核心。
除了戰斗機,比利時的國防戰略還包括多個領域的現代化努力。未來的潛在收購包括多管火箭發射器、坦克和安全通信系統。即將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預計將包括討論高達GDP 3%或更高的新國防開支門檻。弗蘭肯部長表示,目前的預算增加是第一步,根據聯盟的決定,可能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在此背景下,F-35在意大利的最終組裝被視為一種使國防采購與歐洲工業目標相一致、優化經濟回報并促進獲得與國防相關的歐盟融資機制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