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經過周末會談,中美貿易僵局得以“解凍”,雙方同意在90天內將稅率下調115%。美國針對中國香港及內地小包裹實施的“小額豁免”政策也出現轉機。
據美國Axios新聞網等13日報道,就在中美12日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后不久,當地時間周一晚,美國白宮官網發布聲明,宣布大幅降低從中國香港及內地寄往美國的小包裹關稅。
這份由特朗普簽署的修正行政令顯示,從本周三(14日)起,對價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包裹征收的新關稅將從120%降至54%。
同時,保留自5月2日起生效的每件小額郵遞物品100美元的從量關稅,并撤銷原計劃于6月1日將從量關稅提高至200美元的規定。
數據顯示,去年逾10億件小包裹入境美國 視頻截圖
據美國Axios新聞網報道,周一上午,一名白宮官員曾稱,“小額豁免”政策(De Minimis)被排除在中美經貿會談進展以外。但在聯合聲明發布不久后,當晚白宮官網發布的行政令文本顯示了相關信息。美媒稱,降低關稅將緩解Shein和Temu等中國在線零售巨頭的價格壓力。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人熱衷于在Temu和Shein上購物。數據顯示,近年來依靠“小額豁免”進入美國的包裹數量迅速增加,從十年前的約1.4億件激增到去年的逾10億件。美國國會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小包裹出口額將從2018年的53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660億美元。
然而,特朗普于今年1月上臺后,在全球范圍內挑起貿易戰,依賴相對廉價的中國產品的美國人深受其害。此前,他宣布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45%的關稅,“小額豁免”政策于5月2日到期,所有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都要被征收關稅。
據路透社報道,此舉迫使一些電商平臺被迫重組物流體系,提高商品售價,并加速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以避免高關稅的直接沖擊。一些外國品牌也停止向美國發貨,而一些中小企業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彭博社進一步指出,電商平臺的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一倍,用戶在社交平臺上普遍抱怨發貨延遲。
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的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Clark Packard)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這項政策表面上是“對中國強硬”,實際上是在給美國消費者漲稅。
該政策可能令企業和消費者每年合計損失高達470億美元。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群體,因為他們更依賴價格較低的跨境電商商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和小型電子設備。
當地時間2025年5月6日,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貨柜被堆疊在一起
此外,這一政策還將給美國海關系統帶來嚴重壓力,可能導致清關時間延誤。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估算認為,若美國政府想要對所有小額包裹逐一清關征稅,至少需要新增數十億美元的預算來擴建系統和增加人手,否則將面臨全國性的口岸積壓風險。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早前指出,在關稅下調后,預計中美之間的貿易將迅速恢復,扭轉自4月初特朗普宣布高額關稅以來的頹勢。
分析人士認為,不應指望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能夠輕松得到解決,但中美雙方達成的共識緩和了貿易緊張局勢,為后續的接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對于會談結果,彭博社還分析稱,中美此次達成的協議最終滿足了中方的“幾乎所有核心訴求”,不僅大幅降低關稅,還提及建立機制以繼續就經貿關系進行協商。
報道指出,正是中方在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時,其堅持的強硬立場最終奏效,迫使美方讓步并滿足了中方的主要貿易訴求,也證明了中方專注制造業與自主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不過,特朗普的“反復無常”仍須警惕。
5月12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表談話時表示,本次會談達成了聯合聲明,是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雙方同意共同采取以下措施:
美方承諾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余10%的關稅予以保留。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發言人說,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特朗普敗了,更像是投降”
在中美將大幅暫緩對彼此商品加征的關稅之際,美國《華爾街日報》12日刊發社論“特朗普關稅大撤退”,直言美國總統挑起的貿易戰已經失敗,與中國達成的協議更像是特朗普的投降。
文章寫道,鮮有經濟政策如特朗普的“解放日”關稅那樣,被如此徹底、迅速地否定,而且還是特朗普本人親手捏碎的。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特朗普同意削減對華高關稅,這是其一周內的第二次重大讓步。
文章稱,投資者為這一決定歡呼。經紐約研究公司Strategas Research的合作人兼政策研究主管克利夫(Daniel Clifton)測算,特朗普的關稅回撤合計釋放約3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1573億元)的關稅減免,堪稱大規模減稅。
對于主要貿易伙伴來說,回調后的關稅還是較高,但90天暫緩期使雙方免于一場看似迫在眉睫的經濟崩盤。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品短缺的問題,中國則擔心失業率上升。
“與上周美英達成的貿易協定一樣,與中國達成的協議更像是特朗普的投降而非勝利。”文章稱,除關稅回調外,雙方未在影響中美關系的實質性貿易問題上做出更廣泛的讓步。
文章強調,特朗普自損八百的做法反削弱了組建反華重商主義國際聯盟的可能性。通過對盟友加征關稅,他親手摧毀了美國的經濟信用和政治信譽。中國也借此證明了一點,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這條路走不通。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2日,瑞士日內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后召開新聞發布會
目前,特朗普已推行保護主義近4個月,自其宣布征收關稅以來做出的改變包括:大幅擴大對加拿大與墨西哥新關稅措施的豁免商品范圍;對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家暫緩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90天;對部分電子產品豁免“對等關稅”;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在90天內降低對華關稅。
文章認為,未來,特朗普可能會保留對全球10%的基準關稅,以及對華加征低于145%的關稅。在暫停“對等關稅”期間,與數十個國家進行的談判可能會為美國企業爭取邊際市場開放。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特朗普承諾的實質性貿易協定已經達成。
經歷數周市場動蕩后,經濟仍面臨更高貿易成本與不確定性,但至少避免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2.0版災難。投資者、企業和家庭或樂見此結果,畢竟這遠比特朗普最初計劃更加溫和。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被后人視為“最愚蠢法案”。1930年前后,美國股市動蕩,金融危機席卷全國。為保護本國農民和企業免受外來競爭的沖擊,時任美國總統胡佛簽署了該法案。這一法案延續了此前的高關稅政策,將進口稅提高至近60%,并大幅擴展征稅商品范圍,涵蓋約2萬種商品。盡管該法案在出臺前就遭到美國國內外強烈反對,但未能動搖總統胡佛的決策,1930年6月,法案經簽署成為法律。
文章稱,10%的全面關稅仍是特朗普上臺前平均稅率的四倍,受高關稅保護的美企將逐漸喪失全球競爭力。
如果說這場動蕩還有一線希望的話,便是市場迫使特朗普從其“高關稅鑄就新黃金時代”的狂熱中清醒。這個時代并沒有持續兩個月,而且與其說是“黃金時代”,不如說是“鉛時代”。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和制造業高級顧問、貿易懷疑論者納瓦羅(Peter Navarro)可謂是特朗普關稅的締造者,但在最新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中,他并未參會。
文章最后指出,特朗普雖不愿承認,但他的貿易戰已然潰敗,輸給了亞當·斯密(自由貿易主義提倡者)的經濟理論。而他也并非首位領教此教訓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