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 Diestro-Dópido
譯者:鳶尾花
校對:易二三
來源: Sight & Sound
(2023年2月17日)
很少有電影人能將路易斯·布努埃爾稱為他們的導師和朋友。 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甚至說過一句名言,他希望自己能拍出《艾麗莎,我之愛》(1977)那樣的電影,在這部代表作之一里,卡洛斯·紹拉展現了其對過去和現在、虛構和現實、記憶和遺忘的反思。
《艾麗莎,我之愛》
這部電影是對西班牙最動蕩年代的一個動人的隱喻,和紹拉經常合作的演員杰拉丁·卓別林在片中扮演一個與父親疏遠的女兒,在闊別二十年后,她重新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費爾南多·雷伊飾)。
學徒變成了導師。紹拉最寶貴的愿望是「給今天的電影人留下一些有價值的遺產,就像夜空中的星辰一樣。」這是他在接受哥雅獎(被譽為西班牙的奧斯卡獎)時所說的。只是他在頒獎典禮前一天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卡洛斯·紹拉
紹拉的第一個愛好是攝影,1952年,他放棄了工程學位,進入馬德里彼時開設的電影研究和實踐學院(IIEC)學習。在胡安·安東尼奧·巴登(《騎車人之死》,1955)和路易斯-加西亞-貝爾蘭加(《劊子手》,1963年)等導師的加持下,電影學院培養了眾多在政治上直言不諱的、新西班牙電影的導演。
有兩個事件對紹拉確立自己的電影風格至關重要:一是1954年在馬德里舉行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周,二是他在次年參加了著名的「薩拉曼卡對話」,這是一個由公開身份的共產主義導演巴登組織的活動,旨在評估獨裁統治下的西班牙電影的狀況。1957年畢業后,紹拉留在學校任教,為維克多·艾里斯等導演授課,直到1963年他因政治原因被驅逐。
卡洛斯·紹拉的導演首作《昆卡》(1958)是一部在同名城鎮昆卡拍攝的紀錄片,在形式上受到了布努埃爾《無糧的土地》(1933)的影響。但紹拉的第一部長片《小流氓》(1960)才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紹拉和編劇馬里奧·卡穆斯合寫了這部電影的劇本,該片講述了一群來自馬德里郊區小流氓的故事,成為了他早期所使用的紀錄片式拍攝手法的里程碑——這是一部屬于紹拉的新現實主義之作,也是他對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傳統的絕佳繼承。
《小流氓》
紹拉加入了巴登的電影公司影視產業聯盟(UNINCI),這個公司成立于1949年,但由于他們共同制作了布努埃爾的《維莉蒂安娜》(1961),造成了政治和宗教丑聞,因此該公司在第二年迫于政府的壓力被關停了。紹拉的下部電影《大盜悲歌》(1964)被大幅刪減,其中包括刪掉的7分鐘的布努埃爾處決主教大盜的鏡頭。
正是在《大盜悲歌》這些被埋沒素材的基礎上,紹拉拍攝了下部影片《狩獵》(1966),這是紹拉最負國際盛名的作品,帶有政治寓言和象征色彩的自然主義(也具有超現實和夢幻風格)色彩。這部電影以西班牙內戰中獵兔故事為背景,它同時也標志著紹拉和攝影師路易斯·夸德拉多以及著名制片人伊萊亞斯·奎勒瓊塔合作的開始。
《狩獵》
從《迷魂記》式的心理驚悚片《薄荷刨冰》(1967)開始,紹拉就和杰拉丁·卓別林展開了多年的合作,卓別林是他在1979年之前的合作伙伴——接下來的這二十年是紹拉職業生涯中最有成就的一段時期。
這些電影以性格復雜的女主角和政治性內容為特點,要么聚焦那些處于生存邊緣的人物,比如《薄荷刨冰》《圣力三重奏》(1968)、《蜂巢》(1969)和《艾麗莎,我之愛》1977);要么聚焦于家庭和記憶,例如《極樂花園》(1970)、《安娜和狼》(1973)、《安潔麗卡表妹》(1974)、《媽媽一百歲》(1979)和《甜蜜時光》(1982),《甜蜜時光》也是紹拉和制片人奎勒瓊塔合作的最后一部電影。
《甜蜜時光》
1975年,弗朗西斯科·弗朗哥的獨裁政權已經走到了盡頭,紹拉正是在這一年拍攝了《飼養烏鴉》,這是一部對歷史、家庭和記憶的沉思之作,以令人回味的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彩色膠片拍攝。安娜·托倫特的表演和她在《蜂巢幽靈》中的表演相類似。
《飼養烏鴉》
在片中,托倫特扮演一個八歲的女孩,她相信風流成性、信奉弗朗哥的父親是被自己毒死的。電影中的歌曲《因為你要離開》(Porque te vas)也變成了國際流行的曲目。在卡洛斯·紹拉的葬禮上,西班牙歌手珍妮特再次唱響了這首歌。
正當西班牙向民主社 會轉型,「馬德里運動」——弗朗哥逝世之后的文化和社會爆炸——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紹拉卻一轉風格,專注于拍攝舞蹈片。 畢竟舞蹈是他生活中的一項愛好。
1981年,他與他那一代人中最重要的舞蹈家和編舞家安東尼奧·加德斯合作,制作了他大受歡迎的弗拉門戈三部曲:《血婚》(1981)、《卡門》(1983)和《愛情魔術師》(1986)。每部作品都是在排練舞蹈期間拍攝的,并且有吉他手傳奇人物帕科·德·盧西亞的參與;《卡門》中展現的原始的感情,也讓這部作品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愛情魔術師》
卡洛斯·紹拉之后的電影作品在他定義為「在禪宗式的極簡主義音樂紀錄片和虛構故事之間交替出現。」他對舞臺后臺生活的興趣促使他拍攝了其在西班牙最著名的電影《萬歲 卡美拉》(1990),影片講述了一對游吟詩人夫婦在內戰期間被夾在對立雙方之間的苦樂參半的故事。這部電影贏得了13座哥雅獎,其中包括卡門·毛拉獲得的最佳女主角獎,她的表演充滿了熱情、勇氣和坦誠。
同時,紹拉對藝術創造力的迷戀也促成了他關于戈雅(《波爾多欲望天堂》(1999年)、布努埃爾、洛爾卡和達利(《布努埃爾與所羅門圓桌》,2001)以及巴赫等人的傳記片,紹拉去世前正著手拍攝關于巴赫的電影。紹拉在晚年關于音樂、舞蹈、繪畫和攝影的研究讓他更加了解藝術家的追求。與他早期的作品相比,這些作品不那么具有親和力,也更加內斂,但它們仍然構成了對創作過程本身有益的、驚人的遺產。
《波爾多欲望天堂》
卡洛斯·紹拉是一位出色的敘述者和耐心的聽眾,他總是以其敏銳的幽默感吸引觀眾。就像他的電影一樣,他慣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他性格溫和,能夠用談話吸引他人,并有無限的熱情,他一直帶著電影業余愛好者的好奇感和激動感工作到了最后一天,在他看來,自己也一直是一名「業余愛好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