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2025年,交通運輸部將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加快完善現代化農村交通運輸體系。
2025年,我國將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充分發揮建設資金效益。2025年,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10萬公里,新增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鄉鎮250個,新增通硬化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1.2萬個。實施農村公路危舊橋改造3000座,修復性養護工程10萬公里。
此外,2025年,交通運輸部還將推動農村公路數字化轉型,開展農村公路“一路一檔”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領域加大以工代賑推廣力度,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和受益對象,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5萬個。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農村公路處副處長陳文亮介紹,2025年,將精準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推動打通鄉鎮等主要經濟節點對外快速通道,因地制宜實施老舊公路改造以及過窄農村公路拓寬改造。同時,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加快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進一步深化交旅、交能融合發展。
2025年1至4月 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
記者5月11日從國鐵集團獲悉,2025年1至4月,鐵路建設優質高效推進。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2000億元,一批“十四五”規劃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加快推進。
前4個月,國鐵集團落實國家“兩重”項目支持政策,優質高效推進鐵路工程建設,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國鐵成都局完成鐵路建設投資181.9億元,占比近10%,西部地區重點干線建設有序推進。成渝中線高鐵磨盤山隧道、西安至十堰高鐵西嶺等多條隧道順利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至達州至萬州高鐵進入軌道施工階段。雄安至商丘高鐵棗清特大橋完成箱梁架設,宜昌至興山高鐵高嵐河特大橋順利合龍。
國鐵集團發改部投資計劃處副處長陳朝介紹,下一步,將聚焦提升路網整體功能和效率,加快推進聯網補網強鏈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隴海線鄭州至蘭州段、哈密東站、臨河至哈密鐵路額濟納至哈密段擴能改造工程等一批項目年內開工建設。
全國多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速推進
近期,全國各地扎實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多項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進展。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核心工程和國家水網的重要結點工程。雙導流洞貫通是2025年古賢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眼下,正值導流洞施工的關鍵期。為提高施工效率,建設者們創新采用“雙向對挖+動態支護”的開挖方法,保障工程穩步推進。
中國水電十四局黃河古賢導流洞I標生產副經理譚開宏介紹,雙向對挖是指工程上下游同時鉆孔、裝藥、爆破,極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動態支護是指采用自進式預應力錨桿進行支護,有效加固圍巖,安全性大幅提升。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廣東省歷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目前,上萬名施工人員,2000多臺(套)大型設備正在全力保障工程建設。
截至目前,工程全線已完成隧洞掘進80公里。其中,23條支洞已貫通16條,管線埋設施工過半,達到138公里,取水口地心泵站成功圍堰填筑,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近日,國家重大水網工程——浙江鏡嶺水庫工程大壩樞紐完成爆破。當前,大壩樞紐工程及11個輸水工程標段同步施工。各項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推進,為后續主體工程施工奠定基礎。
引江濟淮二期工程是引江濟淮主體工程的后續工程和配套工程,也是“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的重要水源、輸水通道和調蓄場所。工程正在全線加速推進,蒙城、利辛水廠取水口門已完成建基面以下主體工程施工,渦陽水廠已完成主體工程施工。
2025年以來,在“兩重”政策的支持下,水利部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的目標任務,推動開工一批發展急需、前期工作有基礎、作用顯著的灌區、水庫、引調水等國家水網重大項目。
2025年一季度我國鋼鐵生產總體保持穩定
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了解到,2025年一季度,我國鋼材產量超過3.5億噸,同比增長6.1%。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基本穩定。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59億噸,同比增長0.6%;生鐵產量2.16億噸,同比增長0.8%;鋼材產量3.59億噸,同比增長6.1%。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一季度,我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基本穩定,效益同比有所改善,為全年向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姜維介紹,當前,我國鋼鐵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期,國際競爭格局重塑的窗口期。以經濟效益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行業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同時,專家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沖突不斷、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鋼鐵行業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將有所上升。
我國首次實現跨省錯峰綠電交易
記者從首都電力交易中心了解到,近日,我國首次通過市場化交易實現了跨省錯峰綠電交易,新疆1200萬千瓦時綠電錯峰送入北京。
據介紹,北京和新疆有著至少兩個小時的光照時差。每天下午的17時左右,北京開始進入用電晚高峰,此時也正是新疆的光伏發電高峰期。在這個時間段,我國首次實現綠電的市場化交易,第一筆交易的電量為1200萬千瓦時。在擴大綠電進京規模的同時,也有效促進了新疆光照充足時段的光伏消納。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市場交易二部處長喻樂介紹,通過市場機制發揮大電網資源統籌優化配置作用,實現新疆等西部新能源資源富集區與北京等東部負荷中心能源互補。為我國電力市場提供了新的資源配置思路,對于促進全國跨區域能源優化以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構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近年來,外調入京的綠電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進京的綠電達到350億千瓦時,全市綠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29%。2025年,預計北京外調綠電規模將超過400億千瓦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