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5月9日,俄羅斯將在紅場進行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活動。
這場活動頓時吸引了全球目光,不僅因為俄宣布在慶祝期間停火,還因為這場閱兵多國都派人出席。
中方高規格
作為這次閱兵最受關注的來賓,中國的出現無疑給俄羅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中方不僅派出了高級別代表團提前抵達,還特意安排了解放軍儀仗隊參加紅場閱兵,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又一次高規格亮相。
從彩排開始,中國軍人的整齊隊形與從容步伐就吸引了各國媒體的鏡頭,也代表著中國在這場紀念活動中展現出的莊重姿態與深層戰略考量。
除了禮儀與象征意義上的出席,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還在莫斯科進行了兩場風格迥異但同樣重要的會晤:一場是正式的雙邊會談,另一場則是非公開的一對一交流。
據俄方透露,這種安排旨在就敏感議題進行深入溝通,也體現出兩國之間的高度信任。
普京更是在公開場合承諾,將于8月底訪華,出席中國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用“禮尚往來”來形容這一互動,毫不為過。
對中國而言,這趟訪問不僅是一次外交禮節的履行,更是一次多重收獲的戰略行動。
在當前中美博弈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大趨勢下,中國與俄羅斯深化合作,正逐步從“戰術協作”邁向“戰略共生”。
天然氣東線輸送穩定運行、人民幣在雙邊貿易結算中的比例節節攀升、技術轉讓與能源項目的對接持續擴展——這些都說明中俄關系已不僅僅是政治象征,更是現實利益交織的共同體。
而在紅場閱兵這樣的重要節點站出來,中方不僅穩住了自身“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也讓俄羅斯在國際孤立壓力下看到了“誰才是真朋友”。
不過,并非所有俄羅斯傳統盟友都如此果斷站隊。
在這場外交“閱兵”中,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選擇尤為引人注目。
盡管普京親自發出邀請,朝鮮最終卻僅派出大使參會,軍隊也未參與閱兵方陣。
這看似冷淡的回應背后,其實是朝鮮精心權衡之下的“答應一半”。
首先,金正恩正面臨朝鮮國內的政治周期,選擇此時長時間出訪并不現實;
其次,美韓聯合軍演再度升級,朝鮮需要謹慎處理對外姿態,避免進一步加劇朝鮮半島局勢;更重要的是,朝鮮始終堅持“自主外交”原則,不愿被外界貼上“俄羅斯附庸”的標簽。
在國際話語日益敏感的今天,金正恩顯然更愿意保留外交回旋的空間,而非一時高調出鏡。
如果說金正恩的回避是出于謹慎,那么美國與印度的表現則更加耐人尋味。
美印選擇
盡管俄羅斯也向美國發出了邀請,但至今美方既未拒絕也未確認,態度模糊。
外界曾傳出國務卿魯比奧將出席的消息,旋即被美方辟謠。
這種曖昧背后,既有美俄之間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也有美國國內的路線分裂。
即便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放風“考慮聯俄抗中”,但事實表明,在烏克蘭問題、北極博弈與能源戰略等多個關鍵利益上,美俄之間難有真正交集。
再加上歐洲盟友對俄羅斯強烈排斥,美國一旦在紅場露面,勢必動搖其在北約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這讓白宮不得不猶豫再三。
同樣“騎墻”的還有印度。
原本外界預期莫迪會親自出席閱兵式,隨后印方改口稱由國防部長前往,最后干脆只派出一位副部長,反復變動的背后,是印度“多邊下注”的外交本能。
在中印邊界爭議、印巴沖突與印美印太協作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印度正試圖在大國間保持戰略模糊,既從俄羅斯獲得武器裝備與能源利益,又不愿在與美歐關系上承擔代價。
此次“降級出席”的操作,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平衡術,也暴露出莫迪政府對俄中走近的警惕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盟層面也爆發出不小的內訌。原本布魯塞爾方面早已放出信號,要求成員國及候選國抵制莫斯科閱兵。
然而,包括斯洛伐克總理、德國議員代表以及正在申請加入歐盟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等人,依然照常赴會。
甚至在武契奇飛往莫斯科的途中,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干脆關閉領空試圖阻撓,這一行為被俄羅斯外交部稱作“羞辱歐洲的鬧劇”。
事實上,這也折射出歐盟內部在俄烏戰爭與對俄政策上的意見分裂,統一戰線正變得越來越難以維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