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西端的土地,面積占到全中國1/6面積的新疆,一直以地大物博、地廣人稀著稱。
當然,除此之外,新疆給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干旱和沙漠了,迄今為止,塔克拉瑪干沙漠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的移動沙漠。
然而,對于這個印象,其實應該有所改觀了,因為,新疆因為地處內陸確實氣候干燥,降雨稀少,但是,在新中國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新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不僅塔克拉瑪干沙漠被成功合龍鎖邊,而且,大量戈壁荒漠被逐步開墾成農田。
而且,這一計劃早已經進入國家的規劃,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新疆在10年之內要重點發展農業和能源。
新疆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域廣袤,面積高達166萬平方公里,而與此同時,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最缺的就是農業用地,尤其是耕地。
因為,如今根據中央的紅線——中國耕地面積不少于18億畝,14億人,平均人均只有一畝多一點點。這實在是太少了,我們又要保證主糧的產量,這樣一來,中國耕地就變得更加緊張。
也正是因此,中國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上億噸的大豆,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中國耕地的缺乏:
我們并不是種不出好的大豆,東北大豆的質量享譽全球,但是,因為中國耕地面積太少,再加上要保證主糧,所以,像大豆這類經濟作物就不得不為主糧讓步,選擇進口。
然而,中原地區、江南地區雖然開發的很徹底,但并非所有地區都是如此。例如新疆,作為地廣人稀之地,可謂中國發展農業的天選之地。
面積高達166.49萬平方公里的新疆,擁有的可不僅僅是沙漠戈壁灘,事實上,它還有著豐富的農林牧業資源。
比如,許多人印象中降水稀少、沙漠戈壁為主的新疆,其實境內河流頗多,區內有河流高達3355條,其中,年徑流量超過10億立方米的就高達18條,許多國際河流起源地都是新疆。
而且,新疆境內面積超過一平方公里的湖泊有高達110個,還有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
更為關鍵的是,雖然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新疆淡水尤其是降水資源少,蒸發量也大,似乎并不適合農耕。
但是,新疆還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除了河流之外,還有2.13萬立方米的冰川儲量,這將成為新疆最大的淡水來源之一。
因此,截止目前為止,新疆可直接利用的土地面積高達10億畝,這其中,林地面積有1.83億畝,草地面積更高達7.8億畝。
新疆巨大的潛力,以及新疆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新疆一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比如,僅2023年,中央財政對新疆轉移支付就高達5657.3億元人民幣。
在這種情況之下,新疆的各行各業尤其是農業,取得了蓬勃的發展。
例如,根據新華社報道,在過去三年之內,新疆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了882.5萬畝,僅糧食產量就增加了上百億斤。
也就是說,如果實現一畝耕地產糧一千斤的目標的話,那么,僅新疆的糧食產量就能超過1000億斤,新疆因此將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糧食基地。
事實上,預定的2035年耕地面積不低于一畝的目標,在今年就已經基本實現了。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公開的信息顯示,新疆現有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06億畝。
而且,這還不是新疆土地資源開發的極致,事實上,新疆境內諸多河流,尤其是流向境外的淡水河,包括流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額爾齊斯河,跨越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伊犁河等,都擁有極為豐富的淡水資源。
這些淡水資源雖然是國際河流,但是,中國也能夠充分的利用,甚至實現雙贏的目標。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新疆苦咸水淡化,以及節能蓄水調水等工程共同作用之下,新疆必然可以開墾更多的耕地,讓新疆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