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為什么有的地方和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突出?關鍵一點就是“只唯上不唯下”,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為了群眾,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是專門考慮上級領導滿不滿意。
即使有的是在為群眾服務,也可能還是出于上級領導的要求,從而也出現了走偏的現象,比如在群眾滿意度方面就出現了形式主義現象。
近日,《實踐》雜志2025年第4期刊發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在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內容。
在講話當中,談到了“怎樣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出至少要把握好三點:一是把準訴求,二是幫到點上,三是不放空炮。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1:把準訴求。
服務群眾一定要把握老百姓最真實的愿望,特別是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負擔重、看病開銷大、養老服務跟不上、大學生就業難、住房成本高等問題。
我們常常講,要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是,有的領導干部似乎找不到群眾的“急難愁盼”是什么。
一種是真不知道,因為脫離群眾太久了,就像“何不食肉糜”,總認為群眾手里都是有錢有車有房。還有一種是知道,但就是以種種理由不想辦、不愿辦,這里面就涉及到工作理念、資源配置、利益調整等方面的因素。
有位長期在鄉村從事扶貧的同志講,對貧困家庭的關注,他認為重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孩子讀書問題,可以考慮資助到大學畢業,包括學費、生活費等,就像有的公益人士資助貧困學子一樣。只要把孩子讀書問題解決了,家里就會脫貧。
再一個是醫療救助問題,就是不出現因病致貧,除了一般醫保之外,還可考慮幫助購買商業類醫保,防止大病醫療困難。
這是精準的點對點幫助,制度層面需要改革破題,重點在于公平公正。比如當下教育醫療出現的一些學術門閥、論文造假等現象,就需要從制度機制層面破題。
還有住房問題,重點在于如何幫助大城市的年輕人,能不能讓他們有房子可???不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真正是“安居樂業”,是考驗一座城市的“良心”。
2:幫到點上。
我們有些工作之所以群眾不買賬,很大程度是因為沒辦在老百姓“心坎上”,有的執行政策“一刀切”,有的提供服務“差半截”,還有的“顧頭不顧尾”。
關于執行政策“一刀切”,這些年,一些地方和單位做的事情還真不少。比如在秸稈禁燒、煙花禁燃方面,有的就采取“一刀切”,沒有充分考慮區域、時段、傳統等方面的因素,現在有的地方有所改進,開始實行“禁改限”。
再比如退林還耕,有的沒有充分考慮過去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現簡單粗暴的“拔樹、砍樹”等現象,引發干群矛盾。
還有醫保征繳、信訪工作、電動車管理等方面,有的地方也往往出現“一刀切”現象,工作簡單粗暴,不僅群眾有意見,基層干部也有怨言。
3:不放空炮。
答應老百姓的事情就要辦好辦到位,做不到的不要“畫大餅”。很多工作只要用心做了,即使有些瑕疵老百姓也不會苛責,老是玩虛的只會拉開與群眾的距離。古人尚有“一諾千金”之說,我們共產黨人更要守信踐諾。
說到“不放空炮”。我想起了一位老村支部書記,那是在多年前,他在提到村里一條公路急需修建時說,希望上級領導不要老是放空炮,每次領導來調研、檢查,都說要盡快納入規劃、啟動公路修建,因為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很多次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就是幾年了也沒有動靜,讓他們倍感失望。
當下,還有“政府欠企業的錢款、國企欠民企的錢款”問題,也需要盡快解決,這是一個基本誠信問題,更涉及到地方營商環境。
當然,有不少基層干部希望“容錯糾錯”機制更有可操作性,希望能夠多給基層干部獎勵政策措施,切實多用晉升、表彰、獎勵等手段激勵更多基層干部擔當作為。這不能玩虛的,而要更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