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斗機是中國最新的第四代多用途飛機,正迅速成為美國制造的F-16競爭對手。
與冷戰時期的F-16不同,幾十年來它象征著美國對從伊拉克到臺灣的數十支空軍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中國提倡J-10作為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優先考慮系統范圍的集成,而不是以平臺為中心的升級。
據中國國防分析人士稱,殲-10并不像F-16V這樣的先進西方戰斗機在等領域復制了性能范圍作為雷達檢測、超視距交戰和航空電子設備集成。相反,它代表了一種另類的軍事理念,強調獨立于西方物流鏈和指揮結構的本土自主權。
巴基斯坦購買殲-10的決定突顯了這一轉變。與美國對F-16升級的限制和向印度供應獨家F-21變體的戰略轉變,伊斯蘭堡將北京的提議視為兩者兼而有之技術上具有競爭力,政治上可接受。與飛機為核心產品、支持系統為輔助的傳統武器銷售不同,殲-10是作為一個完整的包交付的——包括集成指揮和控制系統、導彈套件和電子戰組件。
這種模式可以更快地做好運營準備,并減少對美國主導的情報和維護生態系統的依賴。它不是關于銷售硬件,而是關于部署針對當地需求量身定制的戰備解決方案。
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對現代空軍構成的重新定義。雖然西方學說通常假定需要經過十年或更長時間的長期制度建設,但中國的理論提出了一種跨越式的方法——尤其是當配對時配備JF-17BlockIII等平臺。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模塊化、可擴展的空中力量解決方案,可供中級軍隊使用。
目前,殲-10C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出口。這是中國對西方在空中力量標準中的主導地位的挑戰,也是有意改寫作戰劇本的嘗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