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268字,閱讀約需10分鐘
我曾以為大家都知道“大齡剩女”是單身女性的豁達自嘲,沒想到那么多人發自肺腑地信以為真。好怕他們真以為雷軍喊出那句“感謝榜一大哥”時,是因為缺錢。
1、“大齡剩女”,是個偽命題
如果我說,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大齡剩女”,一定會有一部分男性(請注意我說的是一部分)急得跳腳:
“別孤芳自賞了,你就是老了沒人要你”
“別嘴硬了,你就是活得孤獨寂寞痛苦”……
大齡未婚女的痛苦,通常不是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感知的,而是在別人的口中。那些強安在大齡女頭上的“痛苦”“心理變態”“沒人要”的污名,只是輸出著自己的內心投射。
作為大齡未婚女的一員,現身說法,我并不否認在生活中偶爾體驗到的婚育壓力,孤獨感的侵襲,對年華老去的焦慮等等。但試問這世間的凡人,有幾人能無憂無慮?人活著,不是有這樣的痛苦,就是有那樣的痛苦,婚姻并不是什么靈丹妙藥,一婚解千愁。未婚有未婚的痛苦,已婚有已婚的痛苦,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痛苦,不要美化(或丑化)自己沒走的路。
為什么說,“大齡剩女”是個偽命題?因為這部分群體,只要自己愿意,幾乎可以隨時脫離所謂的“剩女”籍。既然并非被動,“剩”字從何談起?
造成所謂“大齡剩女”現象的根本原因,更多的是女性內心較高的擇偶標準和道德標準。
它們就像兩道閥門,將女性自我封閉于婚姻浪潮之外的高閣。實際上,這兩條標準中任何一條降至低位,女性都將輕而易舉地獲得伴侶和子女。
毫無疑問,女性天生自帶性價值和生育價值,而這是男性一生的基因動力。男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他們在性方面有著更為直觀和強烈的感受,而睪酮等激素的分泌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性沖動。男性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普遍高于女性,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性欲和性行為頻率。
正如我的一位男性粉絲親口所言:“男人其實很無聊,一輩子就想兩件事,搞錢和搞女人。搞錢的目的也是為了搞女人。”話糙理不糙,我相信這也代表了絕大多數被激素控制的普通男人的一生。
基于此,女性在生理上便具有了巨大的先天價值。只要她們愿意降低釋放價值的標準,就不存在“剩女”。一定有男人會反駁,哼,30多歲的老女人我才不要。但是請你明白,女人是擇偶,不是擇你。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試想一下,如果女性降低擇偶標準,自愿無彩禮嫁與身邊任何一位追求者,結果如何?再降低,自愿嫁與農村大齡剩男,結果如何?再再降低,自愿嫁與偏遠山區貧窮流浪漢,結果如何?我想不會有任何人認為這樣的女性會遭到拒絕。
且不說我們設想的是一位健康的未婚女性,即便是二婚三婚女性、殘疾女性,甚至從事過特殊職業的女性,只要尚且長著正常的女性生理特征,就不會嫁不出去。在某些男女比例懸殊的農村,二婚帶孩子的女人照樣被婆家出高價彩禮迎娶,此外,腦癱新娘、殘疾新娘的新聞案例也是不勝枚舉。
為什么我們只看到街上的流浪漢而看不到流浪女?因為女人一旦上午流浪,下午就被“收留”了,晚上就上炕了,十個月后孩子就出生了。而至于有人說,女人不婚不育死了都沒處埋,且不說想的開的女性根本不在意身后事,即便在意,單身女死后有的是人搶著配陰婚,甚至一盆骨灰都能獲得十幾萬彩禮。這些事情,我們當然不提倡,但是也側面證明了,女性只要肯放棄自己,就一生都有利用價值。
而女性如果將道德標準降低,混跡于男人堆,甘當別人婚姻里的2+1,對男人的各種明示暗示欣然接受……這樣的女性結婚反而比矜持的女性更加容易;即使沒有婚姻,難道會愁沒有“伴侶”?如果想生育,隨便在某一次云雨中留下一個孩子,也完全不是問題。
簡而言之,只要女性愿意,就不會嫁不出去。
“剩女”之“剩”,絕非“剩男”之“剩”。男性在感情中主動追求,是因為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動,就可能真的找不到伴侶。因為相貌資質平平的男生,大概率一輩子也體驗不到被女生倒追的感受。而真正高大英俊的優質男性,即使從不主動也不缺女人的愛慕。
于社會而言,人應當秉持較高的道德標準;于個人而言,人應當珍惜自己的情感付出,秉持較高的擇偶標準。
明明是美德造就的大齡未婚女,卻被潑了一身又一身的臟水。
2、“大齡剩女”的標簽背后,究竟是誰在焦慮?
當下的網絡環境中,在“大齡剩女”的話題下看到的,真正的主人公自訴焦慮痛苦的視頻不多,而某些異性替“剩女”們焦慮的倒是不少。
“既要又要,活該嫁不出去”
“過了45歲沒有孩子,你就會知道什么叫凄涼”
“不結婚不生孩子,你老了都沒人管你”
“都30多歲快絕經了,還以為自己是小仙女”
“等你成了高齡產婦看誰還要你!你就沒有價值了”
……
他們一邊說著“女性不是生育機器”,一邊說著“生不出孩子誰會要你”。他們結婚的目的到底是愛情,還是生育?大概只是前者為了促成“價廉”,后者為了保持“物美”。
向女性強調你不是生育機器,只是為了最大程度忽略你的生育付出,避免用經濟價值兌換你的生育價值。制造大齡產婦焦慮,也不過是為了讓你趁著年輕嫁出去。
普通女性不必被“不要物化女性”的宣言蒙騙。這里的“女性”通常指女性的家庭勞動價值和生育價值,你不妨把“女性”替換成男性的主要價值——“勞動”。
“不要物化男性”“不要物化勞動”,所以,有男性愿意免費給老板打工嗎?上班不給錢可以嗎?當今社會千千萬萬“牛馬”,誰不是在“物化”自己?誰不是在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如果老板一句“你不要物化自己”,就不給你加班費,你會樂意?
同樣的底層道理,而女性的家務勞動和生育價值,就可以被隨意忽略。你看懂了職場PUA,卻不允許女性看懂婚育PUA。
我不在意物化自己,買我的勞動要付錢,買我的時間要付錢。不是“物化”,而是每一項付出都應該被定價。確認了價值的東西不收費,才更凸顯情分的可貴。
網絡上有太多人想要為大齡女代言了,哪怕他是個男性。他們假想出大齡女生活的凄慘,并將這種凄慘大肆渲染后傳播給那些20多歲正在成長中的女性,以便將她們從走向大齡不婚的道路上截停。他們不是真的怕女孩們單身凄苦,他們只是想趁著鮮嫩,及時摘去她們的青春。
對于終生不婚不育,女性的接受度往往大于男性,甚至事實上面臨的社會壓力也低于男性。
首先,從生理上來講,受激素影響女性的生理需求通常低于男性,而生育的成本遠高于男性。這相當于一件東西,又貴又沒那么強烈需要,心態當然就變成了,“有好的最好,沒有好的,不要也行”。
其次,從傳統觀念角度,男性通常被父權制捆綁,承擔著家族“傳宗接代”的重任。長輩們對男孩不婚不育的反對程度,要遠甚于女孩。女孩不婚不育,長輩更多的是憂慮她個人未來的老年生活無依,而男孩不婚不育,則要被疊加“讓我們老X家絕后”“讓父母出門抬不起頭”“讓我們家族香火斷代”等等一層又一層“罪責”。尤其是獨生子或長子,哪怕不想結婚也要結,因為扛不住家族壓力,男人沒后簡直就是“罪大惡極”。
最后,從社會輿論角度,對于大齡未婚女性,雖然依然存在一部分人的惡意詆毀,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表示理解。而對大齡未婚的男性,人們或許明面上不會說的那么難聽,但是私底下會蛐蛐的很難聽。對大齡未婚女,至少有一半人會體諒,“如果遇不到好男人,寧愿選擇單身”“婚姻是個火坑,不跳也罷”“只要自己手里有錢,獨立生活也挺好,少了婚姻的麻煩”……而對大齡未婚男,至少90%的人會私下猜測,“他是不是生理有問題?”“他是不是取向有問題?”“他是不是太窮?太摳?”而對這些隱形的詆毀,男人無從辯解。
因此,某些男性通過互聯網大肆公開批判、侮辱大齡未婚女,根本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很急,也側面印證了他們頭上巨大的婚育壓力。
人是不會去討論那些自己根本不關心的人的。比正常工作生活的大齡未婚女更凄慘的,還有那些真正老無所依的空巢老人、失獨老人,貧困人口,重病患者,殘疾人等。他們不討論這些人,因為這些人真的與他們無關。而被痛斥、貶損、陰陽、侮辱的未婚女人身上,恰恰有那些頂著婚育壓力的男性想要的價值。他們又恨又急,在求之不得的焦慮中,將渴望煉成了憤怒。
我相信,思想理性、開放的男性,此時一定能讀懂我對男性的善意。
3、戳穿關于“大齡剩女”的謊言
謊言一:罵你是關心你
其實,社會輿論對于“大齡剩女”的大肆批判、攻擊,本質上不是出于嚴厲的“關心”,催促讓大齡女早點走入婚姻,而是讓那些年輕女孩們不要成為“大齡剩女”。
正如他們所說,“老女人就沒人要了”,誠然,他們當然不愿意選大齡女,他們只是殺雞給猴看,警示恐嚇那些有晚婚意向的年輕女孩。這關乎著大批男性的婚期。他們也不是怕自己晚婚,而是怕自己想結婚時,只有35歲的“老女人”們愿意。
他們不是在意“大齡剩女”,他們只是在意更多青春的肉體走向“大齡剩女”的結局。
男人之所以喜歡年輕女孩,一方面因為青春的性吸引力和健康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面因為年輕女孩更好騙。大齡女生不僅能一眼看穿他的戀愛把戲,甚至在事業上也有了一定積累,能在經濟上把男生比下去。無法滿足一些幼稚低層次男生的驕傲情緒。
我們不否認部分成熟、有思想的男性,能夠欣賞成熟女性的智慧與魅力。也期待有更多這種男性的出現。
謊言二:成了大齡產婦就不好生孩子了
臨床上將年齡超過35周歲的產婦稱為高齡產婦,因為女性在35歲之后卵巢功能逐漸減退,排卵質量也可能下降,從而增加了不孕、流產及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這是通常用來嚇唬女性的話術,從科學上我們也并不否定其合理性。但是,我們要關注到一個詞,叫“風險”,也要想到一個詞叫“個體差異”。從大數據角度,35歲以上生育更加危險,可也有相當一部分女性至少在35-40之間依然保持良好的生育能力,也有相當一部分25-29的最佳育齡女性因個人健康問題生育困難,甚至無法生育。
事實上,任何一條大數據都不能代表你這個個體。在大數據里你有50%的流產風險,而你本人身體康健,順利生產,那你就是100%的安全。歸根到底,對個人而言,我們分析個體健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大數據。有人25歲卵巢早衰,有人60歲順利生產,風險歸風險,而你本人才是實際。
此外,高齡產婦不僅指產婦本人高齡,產婦年輕而配偶高齡一樣會增加孕育風險。如25歲女性和45歲男性生孩子,胚胎風險一點不比35歲女性生孩子低。可人們從來不會大肆宣傳男性隨年齡增長,精子質量變低,造成的生育風險。
研究表明,男性精子質量從35歲左右開始逐漸下降,精子總數、濃度、活動力等指標出現衰退,DNA碎片率(反映遺傳物質損傷程度的指標)升高。40歲以上男性的精子質量衰退加速,精子活力平均每年下降約0.7%,畸形率增加,DNA碎片率可能達到年輕男性的2倍以上,自然受孕成功率降低,流產或子代健康問題的風險上升。
謊言三:寧要二婚都不要大齡女,大齡女一定性經驗豐富
女人一輩子都免不了被造黃謠。即使你都大齡單身了,還是有人對你進行蕩婦羞辱。
有些人認為大齡女一定是“沒玩夠”“不知道交過多少男朋友”,有多次性經驗。
實際上,首先大齡女未必“花心”,很多甚至從未談過戀愛,35+母單或保持處女的女性朋友,我身邊就有三五個。這樣的女性所謂“不純潔”從何談起?她們這么多年扛住了多少誘惑和壓力,依然保持清純,卻單純因為年齡就被莫名潑臟水,真是委屈。
其次,需要某些男性明白一個道理:你喜歡的美女別人也喜歡;而那些因相貌極度丑陋保持純潔的女性,大概率你也不會看一眼;那些因自愛保守而保持純潔的女性,又大概率看不上你。你不是恨女人花心,你是恨這天下的美女沒能為你守貞。
這個世界不需要男人解讀女人,不需要已婚解讀未婚。大齡未婚女沒得罪任何人,也不需要他人代言。成年人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不需要不請自來的人生教官。
請這個世界停止污名化大齡未婚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