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出發,如果挖一條穿過地心的通道,另一端連接的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地相距約2萬公里,即使乘坐飛機也需要近30個小時的航程。
阿根廷時間5月10日下午,由解放日報社主辦的“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上海聲音”主題座談會暨“上海企業在海外”一線代表交流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這些年,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中阿兩國已經從“遙遠的朋友”變成“全面戰略伙伴”,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與此同時,上海企業不斷加大在以阿根廷為代表的拉丁美洲各國的投資和合作,不僅增強了自身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雙方民眾的相互了解。
在座談會上,與會者們達成一個共識:中阿兩地經貿結構高度互補,合作前景廣闊。“最近的美國關稅政策反而會有助于我們兩國之間的關系更加友好,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對于這一點,阿根廷戰略對話基金會主席、阿根廷(上海)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方代表羅德里戈· 埃雷拉· 布拉沃很確定。
巨大潛力正在展現
1899年,阿根廷薩米恩托總統號抵達上海,引來民眾圍觀。100多年后,這艘蒸汽三桅帆船成為博物館船,停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德琳港,而它訪問上海的這段歷史,成為了中阿兩國友好交往歷史中的一部分。如今,就在距離這艘傳奇船只1.5公里處,一座標有ICBC(中國工商銀行)logo的高樓,是當地的一個地標建筑。
座談會一開始,工銀阿根廷董事長張俊國提及了這艘船的歷史。“其實兩地之間的交流很早就開始了。“在分析解讀了阿根廷的經濟情況后,張俊國下了一個判斷:阿根廷與中國的產業結構高度互補,在農業、科技、金融、基礎設施、文化等領域,雙方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潛力巨大”。
張俊國的這一判斷有事實佐證。近期,阿根廷相關魷魚漁業監測顯示,南大西洋阿根廷魷魚資源迎來罕見的高峰,預示著本季可能成為近20年來最豐收的捕撈季之一。這一半個地球外的好消息與上海市民的菜籃子息息相關。2014年,同屬上海水產集團的上海金優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和上海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看好阿根廷阿特瑪公司的發展前景,一起買下了股份,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原公司副總經理雨果·文森成為新公司的董事。
“隨著中方人員逐步熟悉、融入,公司啟動了擴張計劃,新購了3艘新一代的魷魚捕撈船,并且納入了阿根廷本地的作業體系,此外,公司新建了3座先進的冷凍倉儲設施,以實現漁獲資源的高效利用。”對于公司這些年的變化,雨果·文森頗有感觸。通過深化貿易投資合作,中阿雙方合力提高了產供鏈的抗風險能力,而且公司大部分海產品直接投入巨大的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憑借有競爭力的產品,“上海品牌”也獲得了拉美市場的認可。上汽國際墨西哥公司總經理張葦介紹,在墨西哥市場,名爵汽車上市4年,連續3年全市場第8,累計銷量突破20萬輛,經銷商發展超100家,同時,公司不斷拓展和推廣其他相關業務包括光儲充能源技術等新產品線。未來將進一步將產品輻射到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然而,順利并非天生。距離遙遠,語言不通,存在一定文化差異,在合作之初,免不了會產生一些誤解。一開始。雨果·文森對于自己在阿特瑪的未來確實有過擔心,對于如何與從世界另一端而來的新股東進行合作也心存疑慮。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金融業。2012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阿根廷標準銀行80%的股份。“一開始阿根廷方對我們也有所質疑,他們會覺得‘你們可以嗎?’” 張俊國坦言。
但現在,這種疑慮和擔心已經被互相了解、信任和欣賞取代。
“我們的合作相當愉快。”光明食品集團上海水產駐阿根廷總代表陳建新解釋,阿根廷方看到公司如何發展,如何整合與當地人的聯系后,自然而然地打消了疑慮。”“他們看到上海水產作為國企講誠信、做事靠譜,信任感隨之增加。” 陳建新說。
真誠的交流和過硬的成績可以消弭誤解。 “到現在為止,我們不斷超越當地同行,并且很好地融入到了本土市場中。” 張俊國把經歷過的跨國合并稱之為“在原有的基因之上又帶了我們中國的基因”,有了中國技術和發展經驗的加持,再加上本土化的融入和國際化品牌的打造,如今,“雙方的信任度已經完全不一樣”。
羅德里戈· 埃雷拉· 布拉沃表示,近年來,隨著更多阿根廷人到中國訪問,了解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就會對中國產生新的認識。他覺得在美國全球征收高關稅之后,中阿之間的交流空間反而更大了,而阿根廷(上海)創新中心也在搭建一座座橋梁,雙方未來交流不僅僅是農產品、金融服務,也應該包括文化、電影、媒體等多個領域。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上海企業不僅是經濟紐帶的搭建者,也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上海聲音的傳播者。這其中,媒體也能起到促進作用。從2006年到2024年,18年間,解放日報通過“上海企業在海外”項目已經連續4次派出采訪團隊走向全球各地,深入20多個國家,實地調研上海企業在基礎建設、高端制造、農業食品、文化旅游等領域的50多個標志性項目。
這種調研和記錄本身就是一種交流。解放日報社總編輯丁波表示,此次解放日報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開座談會,充分說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再遠的距離也能抵達,大洋阻隔不了真誠交流和合作共贏。
上海市國際文化傳播協會會長馬笑虹在總結發言中提到緣分與信心。雖然相隔萬里,但兩地企業緣分很深,合作空間巨大,馬笑虹邀請與會企業家和專家更多參與雙方城市交流與文化活動,“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我很有信心中阿之間有更多雙贏故事發生。”
原標題:《在地球另一端的交流,架起2萬公里間更多共贏的橋梁》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陳抒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