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越是形勢向好,越要居安思危!
作者:聞道
編輯:李莉
風品:大鵬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2024年三大亮點撐起的業績,2025年能否經得住三重考驗?
4月21日,南京銀行發布財報。2024年營收502.73億元,同比增長11.32%,歸母凈利201.77億元,同比增長9.05%。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A股42家A股上市銀行全部披露2024年報。南京銀行營收增速排名高居前三,凈利增速也排名靠前。
回望2024年,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又背負減費讓利責任,能保持營利雙增已是不易。增速還能跑在行業前列,南京銀行如何做到的?光鮮背后還有無隱憂挑戰呢?
1
夯基壘臺、穩增長穩回報
改革紅利釋放
LAOCAI
總結2024年業績亮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多項經營指標創新高、經營根基夯實。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資產規模超2.5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25%;負債規模超2.39萬億元,增長13.41%。存款總額超1.49萬億元同比增幅9.26%;貸款規模突破1.25萬億元,同比增加1573億元,增速達14.31%。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降至0.83%,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連續15年控制在1%以內;撥備覆蓋率維持在335.27%高位。風險抵御能力穩健,資產質量長期處于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隊。
其次,業務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南京銀行堅持資產端收益提升與負債端成本壓降并舉,推動資產負債表結構持續改善。資產端,強化大類資產配置管理,貸款及墊款等核心資產占比提升0.65個百分點,生息資產收益率保持穩定。負債端,積極拓展低成本核心存款,優化負債期限結構,中長期負債成本持續下行,付息負債綜合成本進一步降低。2024年末,南京銀行凈息差達1.94%,位居上市銀行前列。
良好息差控制能力加持下,該行盈利能力持續加強。報告期內,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和總資產收益率(ROA)分別為12.97%和0.83%,盈利能力保持行業較優水平。
再者,積極拓新、增長動能加強。2024年南京銀行重點加大對“兩重一薄”、新質生產力等關鍵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2024年末,該行對公貸款總額超9360億元,較年初增長14.86%,存貸比連續三年穩步提升。
業務布局方面,南京銀行積極拓展財富管理新道,推動積存金、柜臺債等創新業務快速發展,戰略業務實現規模與質量雙提升。客戶基礎持續擴大,公司價值客戶突破1.6萬戶,零售價值客戶超302萬戶,新增代發企業客戶1.1萬戶。
自身業務轉型方面,該行收入結構持續優化,非利息收入貢獻度提升3.4個百分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4.62%,多元化盈利格局更加穩固。其中,零售業務方面,AUM規模破8260億元,同比增長12.77%,私行AUM增長15.53%,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余額超2275億元,南銀法巴消金公司貸款規模增幅達61%。
資本市場是公司長期價值的稱重機,較扎實的基本面也吸引該行重要股東集體增持,法國巴黎銀行、江蘇交通控股、東部機場集團投資公司等主要股東全年累計增持超70億元,繼而點燃了中小投資者投資熱情,wind數據顯示,2024年,南京銀行股價累漲57.96%,排在42家上市銀行的第5位。
投資者回報方面,2024年末南京銀行在中期分紅37.1億元的基礎上,擬再度分紅23.44億元,合計占歸屬公司股東年度凈利潤的30%。拉長維度看,上市以來,公司已累計分紅近460億元,派息率維持在30%以上,近三年累計分紅超171億元。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面對低利率環境和息差收窄的行業挑戰,2024年南京銀行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發力財富管理賽道、深耕重點領域信貸,多管齊下夯基壘臺,改革紅利加速釋放。一份有質有量有速的發展答卷,展示了國內重要區域性城市行的成長韌性,也為推進金融強國建設貢獻了“南京”力量。
2
資本充足率下降、投資收益轉虧
警惕業績大起大落
LAOCAI
不過如同硬幣兩面,亮麗成績單不代表無懈可擊。南京銀行A面背后,也暗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挑戰。這種AB面的喜憂反差,也折射了當前銀行業發展的典型特征。
主要體現在三方面考驗:一是資本充足率下滑,需警惕限制資本擴張能力;二是債券投資收益波動較劇烈,盈利穩定性存疑;三是零售業務陷入虧損困境,資產質量迷霧重重。
首先,資本充足率已成“達摩克利斯之劍”。2022-2024年,南京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都在連續下降。2024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9.36%,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滑至8.89%,創下歷史新低。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52%及13.02%,較2024年末也下降0.6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
上述到行業視角,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15.74%,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2.57%,環升0.14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00%,環升0.13個百分點。均高于同期南京銀行的13.72%、11.12%、9.36%。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監管的核心指標,用于衡量銀行用高質量資本覆蓋風險加權資產的能力。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偏低,將導致銀行面臨資本不足的問題,從而限制資本擴張能力。
其次,債券投資業務是把“雙刃劍”。2024年,受益債市牛市行情,南京銀行實現投資收益209.9億元,占營收比高達41.8%。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暴增329.5%,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考量在于,債券投資波動較大、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過多依賴容易讓業績大起大落。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南京銀行債券投資業務受債市調整影響,公允價值收益由正轉負,從2024年同期賺18.1億變虧損2.2億。起落間是否折射盈利模式的脆弱性值得深思。
再次,零售業務發展令人擔憂。2024年,該行個人銀行業務貢獻營收125.6億元,總利潤虧損近12億元,較2023年同期暴跌40.5億元。虧損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零售營業成本同比大漲41.3億元,反映出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攀升。另一方面,則是信用減值規模同比增加17.6億元。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信用減值規模增加,顯示出個人銀行業務資產質量堪憂,消費金融領域的不良風險加速暴露。南京銀行若不能及時調整業務結構、強化風控措施,零售業務可能會進一步拖累業績增長。在利率市場化、金融監管趨嚴、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商業銀行普遍面臨規模擴張與質量管控、短期業績與長期發展、傳統業務與創新轉型間的多重平衡難題。能否業績增長的同時,有效化解風險,直接決定發展質量。
的確,化解三重挑戰,南京銀行需采取系統性的應對策略。欣喜的是,該行管理層已意識到這些問題,并在年報中提出“穩健經營、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只是,轉型升級從不是輕松話題,能否如愿還需時間來檢驗。對投資者而言,關注表面業績的同時,更需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評估銀行的長期投資價值。
3
罰單與投訴 扎牢合規籬笆
LAOCAI
爬坡較勁時刻,良好的內外營商環境、扎實的合規經營底座是重中之重。
2025年1月9日,因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嚴重不足,導致流動資金貸款被違規挪用,同時涉及辦理無真實交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及信用證業務,南京銀行泰州分行被罰145萬元。時任分行高管萬玉新、徐峰分別被警告,并處6萬和7萬元罰款。
據臺海網,2024年,南京銀行屢次因內控不嚴出現在監管部門的處罰名單。據不完全統計,南京銀行總部及其子公司、下屬機構(含一級分行、二級分行、支行及營業網點等)等全系統(含相關個人),全年共收到監管罰單14張,被罰金額合計758萬元。其中,涉及信貸業務違規的罰單有12張,被罰金額合計691萬元。超100萬元罰單有3張。
單筆被罰金額最高的達265萬元,具體情形為2024年5月23日,南京銀行淮安分行因“票據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不嚴、貸后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虛增存貸款規模”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罰。
2024年1月,因固定資產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貸前調查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個人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南京銀行宿遷分行被罰200萬元。
此外,2024年12月,內蒙古牙克石市法院一項判決中,南京銀行因不具備互聯網貸款業務資格,其與借款人簽訂的消費貸款合同被判定無效,銀行收取利息屬于違法,借款人只需返還本金。
查閱黑貓投訴,截至2025年5月9日,南京銀行累計投訴量為1049條,其中涉及網絡平臺貸款引發的暴力催收、侵犯隱私等是一個質疑焦點。
如2025年4月25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82274402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2024年通過網絡平臺借款17000元,借款方為南京銀行,出現逾期后,消費者遭遇第三方催收的暴力催款。
再如4月24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82257573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通過網絡平臺借錢,由南京銀行放款,目前遇到困難無法按期還款,希望能延期還款。但遭遇遭到暴力催收,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再如4月28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82382335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在南京銀行的貸款出現逾期,在與銀行取得協商溝通情況下,有自稱南京銀行的直接跑到家里催收,導致人家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以上投訴均已經過平臺核實)
客觀而言,銀行業罰單時間跨度大、罰單都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用戶千人千面,人人滿意并不現實,上述投訴或有偏頗片面處。可面對百萬級重罰、聲聲投訴,尤其多集中在信貸業務違規、互金業務領域,還是拷問南京銀行風控能力、內控體系建設。畢竟高質量、強監管已是行業大勢,如何把好風控籬笆、防患于未然,兼握成長之矛、固本之盾是一道嚴肅考題。
4
轉型賦能、轉危為機
做透五篇大文章
LAOCAI
變是唯一的不變。轉型應變是企業應對一切危機的最好手段。只有在變化中查漏補缺、消除隱患,才能增強業務韌性和運營效率,提升競爭力和生存能力。
欣喜的是,多重考驗挑戰面前,南京銀行并沒坐以待斃,一直飽有改革韌性、加速推進戰略轉型。2024年在服務實體經濟、優化業務結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正逐步實現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科創貸款余額已達1272億元,服務科技企業超1.7萬家。不僅體現了支持力度,也彰顯了專業賦能能力,推動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綠色金融是另一大亮點。截至2024年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超2216億元,較年初增長25.20%,連續七年保持20%以上增速。
普惠、數字金融也可圈可點。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250億元,覆蓋4.9萬戶小微企業,超額完成了監管目標。通過優化金融服務流程、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南京銀行切實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穩定就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通過數字化轉型,南京銀行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金融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客戶粘性。比如個人養老金開戶數快增,形成了獨特競爭優勢。
可以說,持續賦能實體、深耕區域經濟,做透“五篇大文章”,已是南京銀行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抓手。隨著協同效應加強,開辟出的新增長點也為后續業績打下注腳。2025年一季度,南京銀行延續了增長態勢:營收141.9億元,同比增長6.53%,凈利61.08億元,同比增長7.06%。其中,利息凈收入增幅達17.8%,不良貸款率維持在0.83%的優良水平,核心數據整體表現穩健。
“開門紅”增加了內外信心,可喜可賀。不過還是那句話,越是形勢向好、越要居安思危。上述梳理的成長性三重考驗、以及合規方面的罰單投訴,也意味著南京銀行在負重前行。2025年如何化解積弊,在復雜多變形勢下持續高質量發展,如烹小鮮又時不我待,考驗管理層的大智慧。
冰火交融中,危中有機、危中尋機,克服了“危”就是“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