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 璇 林 潔)2025年世界田聯接力賽于5月11日晚在廣州落幕。中國田徑隊此次派隊參加了6個項目的角逐,最終在男、女4×100米接力、男子4×400米接力、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4個項目拿到東京世錦賽“入場券”。其中,兩個400米接力項目均刷新全國紀錄,為中國田徑取得重要突破。
作為今年東京世錦賽最重要的參賽資格爭奪戰,中國田徑隊派出35人陣容,其中絕大部分選手均為首次踏上國際舞臺,在與世界強隊的較量中,年輕隊員們敢打敢拼,展現出中國田徑新生代的精神面貌,而4張“入場券”也標志著隊伍新老交替取得階段性成功。
【400米接力實現歷史性突破】
中國4x400米混合接力隊拿到世錦賽入場券。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本屆賽事,長期缺席國際舞臺的中國400米接力隊帶來最大驚喜。
首個比賽日,男子4×400米接力預賽中,由梁寶棠、李懿卿、張起寧和付浩然組成的中國隊以3分01秒87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并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決賽,同時成功獲得2025年東京田徑世錦賽參賽資格。這是中國隊首次獲得該項目世錦賽入場券。
“中國在400米這個項目已經很多年沒有進入過國際大賽了,作為年輕一代,我們很自豪,不僅幫自己圓夢,也為師傅、師傅的師傅達成心愿。”00后選手梁寶棠表示,這次突破極大地提振了隊伍的信心,“讓中國400米項目的選手看見了曙光”。
曙光隨即再現。5月11日4×400米混合接力第二場資格賽,在男子組比賽中發揮出色的梁寶棠和張起寧火速“支援”,搭檔莫家蝶、劉英蘭為中國隊順利拿到世錦賽入場券,3分13秒39的成績也打破了全國紀錄。
比賽中,中國隊的排名一度跌至第四名,最后一棒的劉英蘭奮起直追,最終反超至第三,鎖定世錦賽席位。“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中國田徑400米越來越好。”劉英蘭賽后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新一代選手間已經形成了帶動效應,“有一個人出來了,后面的人就會看到希望,像點燈一樣,一盞一盞地亮起來。”
“我們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平常很沉穩,但今天也不由自主高聲吶喊。”在中國隊教練王光林看來,“突破不是偶然”。據他介紹,自2006年起,中國田徑隊就開始派遣教練和運動員赴美訓練,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訓練方法,“一開始,短間歇200米訓練,很多隊員連10個都跑不下來。但現在的運動員已經完全適應。”
把優秀的教練和訓練方法請進來,讓隊伍走出去,包括400米項目在內的中國田徑迅速接軌世界,進步顯著。在此基礎上,教練組還創新訓練方法,這在新一代運動員身上取得成效,“這次參賽的選手基本是00后,展現了充沛的潛力和發展空間。”中國隊教練譚國橫特別提到,這些年輕人身上“為國爭光”的信念十分強烈,“拼搏精神是關鍵驅動力”。
王光林表示,中國400米接力的突破是科學訓練、人才儲備、信念傳承三者結合的成果,隊伍已瞄準更高目標,“力爭在奧運會上展現中國400米的實力”。
【百米接力初見新老交替成效】
備受關注的男子、女子4×100米接力隊的表現,像兩個比賽日間的廣州天氣“陰雨轉晴”。首輪資格賽未能直通世錦賽的兩隊,在5月11日晚進行的第二輪資格賽中,均以小組第一鎖定世錦賽參賽資格,而帶來“晴天”的是一群“中國速度”的新生力量。
男子4x100米接力首輪比賽,32歲的謝震業與18歲的曾克理、25歲的王勝杰及22歲的陳佳鵬共同出戰,謝震業擔任并不擅長的首棒。賽后,他坦言:“第一棒和第四棒的角色相對靈活,容錯率稍高,而中間兩棒作為接力項目的核心環節,需要年輕選手在實戰中積累經驗、磨合默契,在國際大賽中‘實戰’的機會非常難得。”
中國男子4x100米派出全新陣容。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第二輪資格賽,中國隊作出更“大膽”的決定,廣東19歲小將施君豪頂替了老將謝震業跑第一棒,18歲的何錦櫶替換了陳佳鵬。“這是我們第一次搭檔,也是我第一個國際大賽。”施君豪賽后表示,得知自己要上場時特別緊張,沒想到大家跑出了38秒03的好成績,他向到場觀賽的媽媽喊話:“媽媽,我們進世錦賽了,你可以多看一場了。”
“這不是終點。這是新的開始。下次我們要打開38秒。”何錦櫶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他們從謝震業、蘇炳添等前輩身上繼承了敢拼、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作為新生代,他們也更具朝氣和敢于嘗試的特質,“老大哥們是引路人,帶著我們往前走,雖然我們還年輕,但也要做好把接力棒傳給更年輕選手的準備。”
女隊同樣經歷著新老交替。首輪資格賽梁小靜意外滑倒受傷,20歲小將朱俊穎臨危受命,次日她與陳妤頡、李玉婷、葛曼棋攜手跑出43秒03的賽季最好成績,以小組第一成績晉級世錦賽。
葛曼棋接受采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攝
“去年沒有入圍巴黎奧運會,感到有些壓力,今年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想拿到世錦賽資格,最終我們做到了。”名將葛曼棋賽后表示,這場比賽給了隊伍很大的信心,“說明年輕隊員已經成長起來,希望進入接力隊的每個人都能有扛起責任的能力和意識。”
“以前覺得自己還是小孩,現在肩上扛的是國家使命。”16歲的陳妤頡近期剛創造女子200米亞洲少年紀錄,她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坦言,從學生運動員一路闖進國家隊,最大的變化是自身定位的轉變,“之前就覺得自己是青少年運動員,但參加比賽多了,就會有種使命感,感覺自己長大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