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戰爭結束后,巴基斯坦民眾紛紛慶祝自己的大捷,這也算是歷史性時刻。與此同時,美國長期試圖用印度來牽制中國大陸的陰謀也破產,難怪有人說,臺灣這下估計會加快解放。
印巴大戰開始時,臺灣媒體就評論:從未想過大陸的武器會這么厲害,尤其是在印度弄得灰頭土臉的時候,他們手里的F16更不香了,甚至臺灣人嘆氣:看來是時候回家了。
美國長期支持印度,如今顏面盡失
這次巴基斯坦空軍在體系化作戰能力,實際上是體現了中國軍工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遠距離空戰上,直接壓制了印度號稱法國“王牌戰機”的陣風。
長期以來,中國武器一直被人說“紙上談兵”,這次中國武器的表現打破了這種偏見。
另一方面,印巴沖突的背后,實際上暗含著中美博弈的邏輯,早在2019年空戰時,美國就封鎖巴基斯坦的F16戰機,至于為什么不讓巴基斯坦使用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次空戰,巴基斯坦使用的就是中國的裝備。
如今,美國精心編織的“印太戰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美國一直支持印度,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但美國對印度的支持,實際上是一場”風險投資“,自特朗普重回白宮,就通過軍售武器,試圖把印度作為打壓中國的南亞支點,但卻暴露了美國的致命缺點。
第一,武器信任危機。美國雖然向印度提供了不少武器,但這次巴基斯坦用中國武器的良好表現,讓美國不得不驚出一身冷汗,如果印度使用的是美國的戰機,那面對如此慘烈的戰況,美國如何收場?所以現在美國可能對印度的武器使用,以及本身軍人的作戰能力有所擔憂。
第二,美國在這次戰爭中,為什么封鎖巴基斯坦使用F16,或許原因很多,但不排除,美國想要以此來封鎖和削弱巴基斯坦的實戰能力,從而打壓中巴關系,但讓他想不到的是,這次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背后直白地暴露了美國這種霸權主義的脆弱之處,完全是一場豪賭。
第三,這次印巴戰爭,讓美國失去了一定的公信力,印巴停火時,美國第一個跳出來說,是美國從中斡旋雙方才停火,但很快印巴雙方坦誠地說,是他們自己相互溝通停火,沒有美國什么事。這種“搶功勞”的行為,讓美國的公信力再次下降。
所以綜合看,正如專家說的那樣,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印度不可能再對巴基斯坦“卷土重來”了,美國和印度的關系或許也會重新考量了。
臺海局勢將會迎來新變化
美國長期支持印度,這背后實際上還有通過“印度在中印邊境施壓+盟友在臺海圍堵”的雙線策略,企圖讓中國陷入被動。
但讓美國震驚的是,這次印巴沖突,中國沒有出動一兵一卒,但是卻在國際上提高了威望,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這次應該壓力不小,接下來如果解放臺灣,或許會順利很多。
另一方面,這次中國殲-10戰機和導彈在戰爭中的表現,證明了中國裝備的實戰性和可靠性,而且擊落了“陣風”這個事實,讓中國裝備的名氣也提高了不少,所以這次大展神威,不僅削弱了美國武器的外交能力,也讓臺灣方面對大陸的武器刮目相看,打擊了其自信心。
多年來,在臺灣問題上,臺灣一直靠著美國的撐腰,狐假虎威,如今中國裝備的實戰表現提升了國際社會對解放軍實力的認可,可能減少其他國家在臺灣問題上的挑釁。一如很多軍事專家說的那樣,這還不是解放軍最厲害的戰機,還有殲20等,這完全在臺海空戰中具備“代差優勢”,估計臺灣嚇得不輕。
幾個事實
這句話說得很好:美國試圖通過支持印度遏制中國,卻意外成就了中國裝備的“實戰廣告”。
印度想要通過這次軍事冒險,換取大國地位,沒想到暴露了其軍事方面的致命缺陷,這些或許會喪失很多國家的支持。
這次印巴戰爭,告訴我們幾個事實:
第一,美國和印度的盟友體系,或將出現裂痕:多年來,美國支持印度打壓中國,但現在“長臂管轄”的有效性正在下降,這讓中國人明白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經不起推敲。
第二,中國通過技術的改進和戰略合作,已經具有“以戈止武”的能力。未來,隨著中國軍工技術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升級,臺海統一的戰略窗口或將進一步打開。
中國軍工業近年來的發展
2025年印巴沖突中,中國武器的體系化勝利不僅改寫了南亞空戰規則,更成為中國軍工跨越式發展的試金石。
其實殲10并不是最牛的戰機,殲-20作為全球第二款列裝的五代機,其部署動態直接影響臺海制空權格局。其配備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探測距離達400公里,配合PL-21超遠程導彈(射程400公里),可在臺軍F-16V射程外完成“先敵摧毀”。更關鍵的是,殲-20通過Link-17數據鏈與預警機、電子戰機協同,形成“發現即摧毀”的閉環作戰體系,
殲-20負責隱身突防摧毀臺軍預警機,殲-16D實施電磁壓制切斷通信,殲-16攜帶精確制導武器打擊地面目標,而殲-35依托航母編隊封鎖外海,形成多層次打擊網絡。
隨著六代機殲-36研發的加速,中國軍工正以“代差優勢”重塑亞太軍事平衡。未來,這種技術躍遷與體系整合能力,將成為維護國家主權、遏制外部干預的核心保障。
最后用毛主席的兩句話總結,這場戰爭中,中國武器的實戰表現、巴基斯坦的自衛反擊以及美國戰略的挫敗,恰如其分地印證了毛主席的兩句經典論斷。
第一: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這一原則,在巴基斯坦空軍空戰戰果中得到完美體現。巴軍通過中國提供的Link-17數據鏈,實現了殲-10C、梟龍Block3與地面防空系統的無縫協同,在信息維度上對印軍形成碾壓。這種"超視距打擊+體系化作戰"模式,正是毛主席"以弱勝強"思想的現代演繹。
反觀印度,其蘇-30MKI與"陣風"戰機因缺乏統一數據鏈,無法實現信息共享,最終淪為"孤立的空中堡壘"。這種"戰術上輕視敵人"的表現,恰如毛主席批評的"犯了盲目樂觀的錯誤"。正如巴基斯坦軍方總結的:"印度20年都不會忘記這次教訓",輕敵冒進的代價,再次印證了毛主席軍事辯證法的深刻性。
第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主席1939年提出的這一原則,精準概括了巴基斯坦在沖突中的立場。印度對巴控克什米爾的導彈襲擊,造成平民傷亡,嚴重侵犯主權。
巴基斯坦的反擊并非主動挑釁,而是毛主席所言的"站在嚴格的自衛立場上"的必然選擇。這種"后發制人"的策略,既符合國際法準則,也與毛主席在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中"掃了它!"的果斷決策一脈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沖突中始終保持克制,未直接參戰,而是通過技術支持維護地區穩定。這種"不稱霸"的姿態,與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略構想高度契合。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這與毛主席"朋友之間吵架同敵人吵架性質不同"的辯證思維遙相呼應。
如今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相信中國越來越好,那些妄想阻止中國統一和復興的人,終究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