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前,給美國當部長的朱棣文,在50歲回到蘇州后稱自己是完全的中國人,看到家鄉發展的這么好,他也很開心。
“我半生都在美國,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但是我依舊是中國人,現在我終于能回到家鄉,這是我的榮幸,希望家鄉以后能發展的越來越好。”
當五十多的朱棣文說出這番話時,眼神里滿是眷戀,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穿梭在蘇州的小巷,用手撫摸著每一處磚瓦,仿佛在這一刻,他不是美國的能源部部長,而是一名回鄉的游子,千言萬語,只化成一句“中國好啊!”
有人拿到了美國綠卡就忘本,有人在美國身居高位,回家之后依舊高呼“我是中國人”,這就是朱棣文的真實寫照,朱棣文出生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之后又前往美國留學。
盡管朱棣文是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但是在他的成長歷程中,從未缺失過中國教育,父母經常給朱棣文講述關于中國的事情,并時刻告誡他是一名中國人,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慢慢的,祖籍江蘇太倉的觀念就刻在了朱棣文的骨子中。
小時候的朱棣文成績不算好,反而是哥哥的成績更好些,和哥哥比起來,朱棣文的性格更加偏向于活潑好動的那種,不僅如此,朱棣文還特別熱衷于做手工,曾經還嘗試過自制火箭。
到了高中之后,朱棣文開始發奮圖強,慢慢將成績追了上來,之后的他選擇了量子學,和同事一起研究量子方面的,1985年,朱棣文還和同事一起實現了“光粘膠”效應,在物理學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在1997年的時候,朱棣文已經在物理學方面小有成就,他在捕獲和研究冷區原子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巨大影響,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而這個獎,中國只有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等人拿過,可見其含金量。
朱棣文在物理學取的名氣之后,選擇回到了中國,被中國聘請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正是這時,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蘇州,第一次回到父母口中的蘇州時,巨大的的歸屬感襲來,朱棣文欣喜至極。.
但是朱棣文并沒有選擇長留于此,他選擇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當一名應用物理學教授,2008年,朱棣文受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提名出出任能源部部長,在以后的一年里,朱棣文用自己的實力成坐上能源部部長的位置。
在能源部工作期間,朱棣文兢兢業業,致力于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不過僅僅五年,朱棣文就辭去了能源部部長的位置,返回到斯坦福繼續教學,朱棣文的一生都在為了科學發展努力,即使國別不同,他也依舊是最優秀的科學家。
在他五十歲退休之后,朱棣文回到了家鄉,此時的他已經功成名就,再次見到了家鄉的朱棣文感慨萬千,發出“我永遠是中國人”的感嘆,這一聲感嘆中不僅有對家鄉的眷戀,更有對自己身份的自豪。
參考資料:朱棣文 財經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