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陳丕顯在家中來回踱步,這幾天他徹夜難眠,不知道應該去云南,還是去青海工作。雖然他想留在北京工作,但已經沒有合適的位置。
就在他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葉帥打來電話,提議他干脆回部隊。
還沒等他思考是否可行,一個人的出現讓他立馬做出了決定。
他最后究竟決定去哪里?這個人又是如何勸說的?
三年游擊,苦中作樂
陳丕顯雖不“顯山露水”,但我國軍隊的政治上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人。
早些年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當時的進步思想愈發了解。不久后,他就加入我黨,開始進行革命。
那時的他不過十五六歲,卻比普通人要成熟得多,因為學過幾年私塾,成為軍隊最為稀缺的政治工作者,開始負責團委工作。
在戰士們與敵人進行斗爭的時候,陳丕顯組織政治宣傳工作,吸取了一大批人員加入我軍,在短時間擴大了紅軍的規模。
然而,沒多久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踏上萬里征程。
但有一部分士兵因為傷勢過重或者特殊原因,留在了當地,其中便有陳老總。他們決定在贛粵邊開展游擊戰爭,從后方策應主力紅軍的行動。
而陳老總理所應當地成為了這支游擊隊的領頭人,他鼓舞眾人,分成多支隊伍,與廣東等地的地方勢力周旋。
游擊隊開戰地十分順利,還成功地收攬了當地幾股勢力。但一個月過去,他們的境況更加危險,因為國民黨加大了對我軍的搜捕力度,在每個關口都進行檢查。
贛南軍區的中央機關不得不進行分散轉移,陳丕顯帶領一支隊伍與陳老總他們會合。這之后,他們決定聯合起來,以小分隊的方式,打擊敵人、組織群眾。
當然他們的集結地是油山,處在油山的最深處,一時半會兒敵人根本不會發現。
陳丕顯帶領一支隊伍向池江一帶宣傳革命工作,順便獲取情報,探聽主力紅軍的具體位置。
他們從偏僻的小路出發,趁著敵方士兵還未發現,迅速進入村中。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開展工作,獲得了百姓的支持。
由于敵人多方位封鎖,游擊隊伍幾乎買不到糧食,都是百姓借著探親的名頭出城送。
在眾人的努力下,他們已經將油山、梅山等地摸透。就在敵人準備全方位掃蕩的時候,西安事變的發生,讓陳老總他們長舒了一口氣。
隨后陳丕顯跟隨陳老總他們回到了隊伍當中,而后又馬不停蹄地來到蘇中,開始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也是在這里,陳丕顯成功發揮自己的政治組織能力,得以大放光彩……
軍隊背后的政治工作者
來到蘇中之后,陳丕顯立馬投入工作,開始宣傳抗日思想,讓大家明白革命的重要性。
為了讓老百姓了解我黨的政策,陳丕顯每天天不亮就站在村口,向大家講述如今的局面,講述八路軍的故事。
許多人皆被陳丕顯的誠意打動,紛紛選擇加入進去。正是陳丕顯的到來,為蘇中敵后抗日根據地打開了局面。
然而,根據地的擴展工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一段時間內,蘇區后方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糧食欠收,就連后勤的武器生產都陷入了停滯。若是這樣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影響前線抗戰。
陳丕顯立馬召開東南軍區負責人會議,確定發展經濟的方針,通過節衣縮食,保證前線糧食與武器的供給。
為了有持續的供給,陳丕顯還下令發展生產,促進經濟來往,借此恢復敵后根據地的資金流動,讓敵后抗日根據地重新煥發生機。
不僅如此,他還以身作則,在此期間削減自己各方面的費用,將一切費用全部充公。其他戰士紛紛效仿,很快便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風氣。
在陳丕顯的組織下,蘇中敵后戰區的士兵們團結一心,成功渡過了多個困難,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而在解放戰爭爆發后,陳丕顯依舊留在蘇中等地,擔任政委一職,管理后勤以及軍隊工作。而他也是最年輕的政治委員,可見中央對其能力的看重。
就這樣過了幾年后,陳丕顯被調到了上海,再次與陳老總并肩作戰,開始致力于上海的恢復工作。
來到上海后,陳丕顯前來報到之后,就立馬投入工作,對上海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情況不容樂觀,經濟頹靡、人員混亂,上海居民的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
陳丕顯立馬將情況報告給陳老總,開始實施一系列嚴禁政策,將危害社會風氣的行為全部禁止。在這之后,又對市場物價進行干預,保證居民的正常水平生活。
在眾人的努力下,上海煥然一新。
陳老總也不禁拍了拍陳丕顯的肩膀,贊嘆他的能力之強。
不過這之后,因為某些原因,陳丕顯賦閑在家,再出來工作已經是十多年后了……
兢兢業業,不忘初心
1977年,賦閑在家的陳丕顯收到了中央的通知,希望其能夠出來工作。
得知這一消息,陳丕顯激動不已,立馬詢問自己去哪里工作。
彼時的他已經在北京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再加上家人都在這里,自然希望自己能夠在北京工作。
但中央回復,北京這里沒有適合他的位置了,陳丕顯只能在云南、青海兩個地方選。
陳丕顯聽后十分糾結,云南環境比青海要好,若是只能選兩個地方的話,他也只能去云南。
就在陳丕顯猶豫不決的時候,一直關注這件事的葉帥也給陳丕顯打去了電話,讓他干脆留在部隊,從事政治工作。
陳丕顯想了想,還是拒絕了,因為比起軍隊工作,他更喜歡從事百姓工作。畢竟他在家賦閑這么多年,也并不知道如今軍隊的發展狀況。
聽到陳丕顯的解釋,葉帥也并未多說,只是表示軍隊永遠歡迎他。
而隔天,陳丕顯又見到了胡耀邦,二人也是許久未見了。二人聊了會兒家常,陳丕顯就說出了自己的糾結。
對方聽后,寬慰地勸道,中央讓他去云南可能是暫時的,說不定只是讓他適應當前的工作,后續可能還會調動。
聽到這里,陳丕顯豁然開朗,立馬收拾行李,走馬上任了。
果然,在不久后,他又被調到了湖北省,擔任軍區政委,開始致力于湖北的經濟建設。由于其出色的表現,陳丕顯又被調任中央,成為了一名書記。
在上任期間,他一直勤勤懇懇,致力于我國的政治思想工作,幫助我國在政治、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國家的工作中,彼時的他權力很大,但卻沒有因此而驕傲。他一直低調行事,堅決不拿國家的一分一毫。
那時陳丕顯家的老房子著火了,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后,立馬出錢進行修繕。
結果陳丕顯立馬給老家寫了一封信,讓他們把政府的錢退回去。他還表示房子沒了就沒了,還有很多群眾生活困難,應該將這些錢用到他們身上。
當地政府得知陳丕顯的做法后,不禁大為感嘆陳老的行事風范。
而這僅是他生活中的一件事,他將全部都奉獻給了國家,直到抬不起筆,看不清桌子上的文件,他才選擇退休。
即便是退休,他也時常關注國家與百姓的生活。那時的他舊病復發,躺在病床之上,見到來探望的人,第一時間問的就是工作怎么樣……
陳老一生為民,也用一生去踐行了自己的承諾,所幸他親眼見證了國家、軍隊的發展,也算沒有遺憾了吧!
參考文獻
【1】蘇中抗戰功卓著——陳丕顯,上海黨史網,2022年09月28日。
【2】與總政治部主任一職擦肩而過的陳丕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年09月12日。
【3】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上杭縣人民政府,2010年07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