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網發布消息,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這份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也指出了隱藏式門把手的問題所在:碰撞斷電失效、操作邏輯混亂、緊急救援受阻。天下苦隱藏式門把手久矣,是該管管了!
血淋淋的教訓,好幾起事故發生后無法彈出
2022年,遼寧,一輛純電轎車起火事故,隱藏式門把手因碰撞斷電無法彈出,路人需撬門施救,延誤救援。
2024年4月,山西運城,一輛新能源SUV在追尾后起火,碰撞造成電路中斷,門把手電動控制系統失效,車內人員疏散受阻,最終導致傷亡。
2025年5月,山西侯平高速,一輛新能源SUV碰撞后全車斷電,隱藏式把手失效,救援人員破窗才救出傷者。
這些不是影視劇橋段,而是智能汽車時代真實上演的死亡劇本,隱藏式車門把手或許能降低0.0001的風阻,但在事故中對救援起到的負面作用不能忽視。
反人類陷阱,日常使用也是槽點滿滿
即便沒有生死攸關的極端場景,隱藏式車門把手也在用100種方式折磨車主。
哈爾濱冬季零下30℃的早晨,特斯拉車主提著熱水壺澆化凍住的把手已成固定儀式;南方梅雨季,某新勢力車型的觸摸式把手在暴雨中集體失靈,車主打著傘研究如何用APP遠程開門;更別提那些把開門鍵藏在夾縫、車門鍍鉻條背后的"創意設計"。
隱藏式車門把手看似是汽車設計的創新之舉,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它帶來的問題遠遠超過了所謂的優勢。希望工信部的介入能促使車企做出改變,讓汽車真正成為人們安全、便捷出行的工具,而不是潛在的危險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