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我就說這手不能停,一停就耽誤診斷,今天上午已經診斷了九十個了。”在醫院的遠程心電會診中心,心電圖室主任、副主任技師一邊忙碌一邊對記者說道。
在遠程心電會診中心,張燦正實時診斷著一幅幅電子心電圖,張燦告訴記者:“我們對 15個街鎮加一個礦區,共387家村衛生室和部分衛生院鋪設心電圖機,建成了“心電一張網”,形成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同質服務”協同機制,如果發現危急重癥病例,基層初篩,然后心電圖室預警,再經過我們的急診胸痛中心,開啟綠色通道,直接到達介入室進行救治。”
去年以來,濟南市萊蕪區衛生健康局以胸痛中心建設為契機,建立以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為龍頭、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心電一張網工程,其中,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構建起"心電一張網"緊急救援體系。通過整合AI技術、互聯網與分級診療機制,打造覆蓋全域的"區—鎮—村"三級聯動急救網絡,投放了235臺便攜心電圖機至基層衛生室,覆蓋15個鎮街及礦區,同時,創新"離線存儲+熱點上傳"模式,消除了山區網絡盲區,實現急危重癥救治的"黃金時間"突破。
記者發現,這套由AI+人工雙核診斷的全域智慧急救網絡,每隔幾分鐘就會有一張心電圖發過來,有時候還有一些操作不當產生的數據,此時會診的醫生會糾正對方的操作,提示對方重新測試。張燦告訴記者:“因為基層鄉村醫生往往水平參差不一,偶爾會操作不當,那么我們會及時糾正,指導他們如何操作,現在基層心電圖規范操作率從38%躍升至92%。目前,已經累計完成2.99萬例心電篩查,280余例患者通過篩查獲得精準轉診,大大縮短了患者等待救治的時間,降低了這類患者的致死率,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遠程心電會診中心,實現了24小時人工值守,AI系統實現10秒數據傳輸,診斷陽性預警準確率達到了36%。人工審核普通報告2分鐘反饋,危急值1分鐘響應,診斷準確率保持100%,門球時間最短36分鐘,較國際標準縮短60%。濟南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計劃新增400個村級監測點,推動‘村村有心電哨兵’,同時 ,對接5G+急救系統實現‘上車即入院’,通過區域醫療資源共享促進胸痛救治同質化發展,我們希望這張用科技編織的生命防護網,持續筑牢基層健康防線,讓"黃金救治"惠及更多生命。”
閃電新聞記者 耿欣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