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公安機關反詐力度
持續加強,
相關宣傳也從未停歇,
但在金錢面前
不惜鋌而走險的詐騙分子
卻不甘心收手,
不斷變換花樣,
設局詐騙。
人們的警惕性稍有放松,
就會受騙上當。
開封警方
通過解析近期偵破的
幾起不同形式的電詐案件,
再次告誡大家
要時刻提高警惕,
保持清醒頭腦。
01
4月27日,祥符區興隆鄉的高女士,手捧“反詐先鋒 為民挽損 用心服務 盡職盡責”來到祥符區反詐中心,感謝民警行動迅速,為她挽回1.2萬元損失。
3月4日,高女士的女兒通過QQ告訴她,要在學校報名參加一個培訓班。孩子學習熱情高漲,做母親的自然高興,通過女兒的推薦,添加了輔導老師的QQ號。輔導老師告知高女士,培訓費用要1.2萬元,高女士毫不猶豫地就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去了這筆錢。事后,冷靜下來的高女士察覺此事可疑。涉及這么大一筆錢,女兒為什么只通過QQ和她聯系?況且,這個輔導老師的QQ號和賬戶完全陌生,既非日常聯系的學校老師QQ號,也非平時向學校交錢的賬戶。警覺起來的高女士急忙和相熟的女兒學校老師聯系,核實情況。結果發現,“女兒”和“輔導老師”均系假冒,所謂“培訓班”也是子虛烏有。聞知此情,高女士急忙報警。
接到報警,祥符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立即對被騙資金采取緊急止付措施,又迅速查找資金流向,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追回了這筆被騙錢款,并于4月25日成功返還高女士。
詐騙高女士的嫌疑人,
既假冒“女兒”和“輔導老師”,
又利用
家長期盼孩子樂于學習的心理,
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而對有些老年人則采用
“嚇唬”的“簡單粗暴”手法。
02
4月18日,禹王臺區一位老人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告知老人手機上有一項“相關服務”開通,每月將會被自動扣款500元,若要退訂,則需按照其指示操作。盡管老人既不知這項“服務”的內容,也不知怎么就被開通,但“每月扣費500元”卻讓他驚慌不已,于是就在對方引導下,懵懵懂懂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結果銀行卡里的4000元錢不明所以地被轉走。接到報警,禹王臺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迅速確認資金流向,第一時間聯系相關收款方主體,及時凍結并于4月20日成功追回被騙的4000元錢,挽回了老人的損失。
為表達感謝,4月20日,老人的家屬特意把一面“一心為民 反詐先鋒”的錦旗送到禹王臺公安分局刑偵大隊。
對于無孔不入的詐騙分子來說,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
習慣、愛好
都是他們布設騙局的機會。
當下,
明星演唱會頗受年輕人追捧,
詐騙分子自然不肯放過。
03
今年1月,一名女孩在網上購買演唱會門票時,結識了一個自稱能拿到內部低價票的“黃?!?。應該說,這女孩還是具有一定警惕性的,當即提出要在正規平臺交易,不料,對方卻抓住女孩急切希望看到這場演唱會的心理,以低價優惠需要隱瞞等說辭,一步步誘使其放松警惕。當她將票款轉賬給對方后,不僅沒有得到門票,也再聯系不上對方。
禹王臺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接到報案,經過兩個多月不懈努力,最終查清了詐騙分子背后的資金鏈條,鎖定了嫌疑人藏身之處,驅車600公里,于4月2日成功將嫌疑人于某抓獲,并成功追回了女孩被騙錢款。
針對這些案件,
開封警方再次告誡大家,
詐騙分子
多利用各種虛假身份,
以無所不用其極的多種手段
編造借口,
設置陷阱,
實施詐騙。
因此,當你接到陌生電話時,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高度警惕,無論對方將事情描述得多么嚴重、緊急,都不要輕信對方的說辭,應及時和家人及親朋好友溝通聽取意見,未成年人要告訴家長,老年人要告訴兒女,如果和家人一時聯系不上,要馬上向警方咨詢,萬不可輕易向對方轉賬。如過察覺已經上當受騙,要立即撥打“110”報警。
快轉發至
“幸福一家人”微信群,
避免受騙上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