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撈中國的核心技術
現在中美博弈到了關鍵時候,美國急著找中國談判,這說明他們有點撐不住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印度一邊向美國妥協關稅,一邊想趁機從中國這里撈點核心技術。不過咱們早就料到了這手,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先說美國這邊。最近美國頻繁要求和中國談判,尤其是在關稅和技術競爭方面。他們之前對中國加征高額關稅,想打壓咱們的科技產業,但結果發現自己的企業也跟著遭殃。
像美國的電動汽車、半導體這些行業,很多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都依賴中國供應鏈。中國在2025年4月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美國的脖子,因為稀土是制造F-35戰機、導彈、人工智能芯片的關鍵材料。美國這才急了,不得不坐下來談。這說明他們的“極限施壓”策略行不通,只能低頭找中國商量。
印度在中美兩頭討好
再看印度。印度在中美博弈的節骨眼上,玩起了“兩頭討好”的把戲。一方面,他們主動答應美國的關稅要求,比如在2025年5月提出將與美國的平均關稅差距從近13%削減至4%以下,想換取美國的市場準入和技術合作。
另一方面,印度又想趁機從中國這里獲取核心技術。比如在半導體領域,印度北方邦批準建設半導體工廠,和富士康合作,但要求技術轉讓。還有電動汽車方面,印度媒體公開表示希望中國轉讓電池技術,因為他們自己的技術落后,想通過合作快速提升競爭力。
不過印度的如意算盤打得太響了。他們以為中美對抗的時候,中國會放松警惕,讓他們撿便宜。但中國早就預判到了這一點,并且做好了準備。首先,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堅持自主創新。就像咱們的六代機研發成功,印度還在為五代機發愁,這就是技術差距。
中國早已做好應對
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減少對外依賴。比如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不僅反制了美國,也讓印度明白,核心技術不是隨便能拿到的。 其次,中國在法律和政策上也做好了應對。比如中國出臺了《關于新冠疫情防控與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動和立場》白皮書,用鐵證證明新冠疫情起源于美國,這在國際輿論上搶占了制高點。
同時,中國加強了對技術出口的管制,像2025年1月提議將鋰提取和電池陰極技術列入受控出口清單,直接卡住了印度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脖子。印度想從中國獲取這些技術,必須經過嚴格審查,沒那么容易。 另外,中國還通過國際合作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比如和巴基斯坦在軍事技術上的合作,不僅增強了巴方的實力,也讓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有所顧忌。
同時,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系,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印度想在中美之間玩平衡,但中國已經通過多邊合作,讓印度的“趁火打劫”難以得逞。
印度的問題還不止這些。他們國內的營商環境太差,政策不穩定,官僚主義嚴重,外資企業在印度經常遭遇“查稅”“洗錢”等莫須有的罪名。像小米、vivo這些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被多次打壓,凍結資金、逮捕高管,這已經讓很多國際企業對印度望而卻步。印度想吸引外資,但自己的吃相太難看,結果反而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總的來說,中美博弈到了決勝時刻,印度想趁機撈好處,但中國早就預判到了他們的小動作,并且從技術、法律、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做好了準備。印度如果繼續跟著美國走,只會在技術依賴和地緣政治中越陷越深,而中國則會通過自主創新和多邊合作,在這場博弈中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