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夜未眠:當“強硬對手”碰杯時,世界該讀懂中國定力
凌晨三點,當北京城還在熟睡,日內瓦的夜空下卻亮著兩盞燈——中美經貿代表團的會議室,以及我床頭那臺手機屏幕。新華社五句話的通稿跳出來時,我差點打翻水杯。不是因為內容有多驚悚,恰恰相反,五個關鍵詞像五顆定心丸,讓這個5月的深夜透出暖意。
“深入交流”“坦誠”“建設性”“實質性進展”“重要共識”,這些外交辭令堆砌的詞匯,此刻卻讀出了刀光劍影后的惺惺相惜。美方財長貝森特那句“富有成效的談判”與CNN爆料的“中國代表非常強硬”形成奇妙互文,像兩位武林高手過招后互道“承讓”,反倒讓旁觀者嗅到了暗流涌動的博弈藝術。
最耐人尋味的,是這場會談的“超長待機”。原以為一日談,卻足足熬了兩天。這讓我想起去年在維也納的核談判,中方代表團曾創下“連軸轉36小時”的紀錄。看來在日內瓦,這種“用時間換空間”的戰術再次上演。當美方代表格里爾感慨“中國團隊非常勤勉”時,我仿佛看見談判桌那頭,中國代表正用紅筆在文件上勾畫,杯中的茶水續了又續。
建立常態化磋商機制、明確牽頭人、細化下一步磋商——這些看似程式化的安排,實則是給全球經濟吃下“定心丸”。要知道,就在三個月前,美國還在揮舞著“關稅大棒”滿世界訛詐,如今卻不得不坐回談判桌前。這種轉變,不是美國突然良心發現,而是中國用實力書寫的劇本:當你的供應鏈卡著我的脖子,我的稀土卻掐著你的命脈;當你的港口堆滿滯銷大豆,我的跨境電商正在攻占你本土市場。
但真正讓我拍案的,是美方發布會上的微妙措辭。貝森特說“明天將提供細節”,卻對具體條款諱莫如深。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像極了特朗普時期慣用的“模糊策略”。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中國早已不是那個被動接招的談判者。商務部發言人那句“美方必須取消單邊關稅”的潛臺詞,分明是在說:“要談,就拿出誠意;要演,請另尋劇場。”
此刻,我突然想起17年前的5月12日。那天地動山搖,但我們用十年重建了家園;今天,當全球經濟在寒冬中顫抖,中國卻用定力撐起了暖意。日內瓦的燈光或許會熄滅,但談判桌上留下的,應該是兩個大國對規則的敬畏,對歷史的擔當。畢竟,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早該改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