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現在騎虎難下了,原本接著“克什米爾恐襲”事件,對鄰國巴基斯坦開大,想借此轉移國內的宗教與經濟矛盾,結果第一次出擊,6架戰機被擊落,第二次出擊,25架無人機被打下,接下來還要不要繼續加注呢?這已經不是國家利益的問題了,純粹是莫迪老仙自己的面子問題。現在的莫迪,就和當初的尼赫魯一樣。當時尼赫魯也是要借和中國開戰,樹立自己的形象,結果一場仗徹底把自己的面子打沒了,也把印度的國運打丟了。現在莫迪還敢不敢再次堵上印度的國運,和巴基斯坦來一場全面戰爭呢?至少從目前的表現來看,莫迪恐怕是沒有這個勇氣。
另外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中美已經開始接觸性談判了,而作為第一個宣布與特朗普達成協議的國家,印度的處境此時就顯得十分尷尬了。畢竟特朗普要是在和中國的談判中碰了壁,肯定要找一個軟柿子捏回來,誰是軟柿子呢?肯定是第一個“投降”的國家。
印度這下算是兩頭不討好。一邊在巴基斯坦戰場上折了面子,另一邊又在中美博弈里成了 “夾心餅干”。莫迪當初急著跟特朗普簽協議,本想傍上美國大腿當 “亞洲頭號小弟”,現在看來倒像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特朗普團隊向來奉行 “美國優先”,簽協議時說得好聽,真到利益關頭,盟友隨時能變 “提款機”。更要命的是,印度的 IT 產業、醫藥出口都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特朗普要是突然給印度使絆子,印度經濟怕是要 “傷筋動骨”。
反觀中美接觸談判,無論結果如何,印度都討不到好處。要是中美達成共識,全球貿易格局重新洗牌,印度作為中間的 “小角色”,既沒法參與核心規則制定,還得被迫接受新規則。要是談判談崩了,美國為了立威,大概率會拿印度開刀,畢竟在特朗普眼里,這個最先 “服軟” 的國家,好拿捏又能殺雞儆猴。
再說回莫迪國內,宗教沖突、農民抗議、經濟增速下滑這些爛攤子一個比一個難收拾。想靠對外戰爭轉移矛盾,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民眾對莫迪政府的不滿情緒愈發高漲。要是這時候再被美國當槍使,或是被中美博弈波及,莫迪恐怕連 “老仙” 的人設都保不住,搞不好還會步尼赫魯后塵,成為印度歷史上又一個 “國運轉折點” 的反面教材。說到底,印度高估了自己在大國博弈中的分量,這下進退兩難,也只能硬著頭皮,看莫迪還能變出什么 “新花樣” 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