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達成了停火協議,然而協議生效僅六個小時,戰火就重新燃起,印度方面打著攔截無人機的名義,用無人機襲擊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軍基地以及拉合爾、斯利那加等多個城市,巴基斯坦軍方稱印度在短時間內進行了至少十五輪攻擊。
此前,美國官員曾公開表示是美國調停促成了停火,但印度隨后否認了美方的參與,表示停火由兩國自行達成然而隨著戰火重燃,印巴雙方又開始互相指責是對方率先違反的停火協議,眼看事態有再次爆發之態,關鍵時刻中國出手了。
5月10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木爾坦市,人們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宣布停火后慶祝
停火墨跡未干,誰在邊境“變臉”
停火協議剛簽,天剛擦黑,印度那邊就憋不住了,打著“攔截巴方無人機”的幌子,幾架印度無人機直撲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軍基地,玩起了自殺式襲擊,緊接著,拉合爾、斯利那加好幾個城市上空都響起了爆炸聲。
巴基斯坦軍方臉都綠了,說印度在短短兩小時內,對著巴方要害部門和民用設施,足足搞了至少十五輪無人機轟炸,擺明了想一鍋端,讓巴基斯坦徹底癱瘓。
當地時間5月10日,印巴宣布停火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斯利那加天空中出現的閃光
有意思的是,這場停火,前腳美國官員,甚至前總統特朗普還在那兒大吹特吹,說是“美國調停的功勞”,結果印度這邊扭頭就翻臉不認人,公開說停火是印巴兩國自己談攏的,跟美國佬半毛錢關系沒有。
這下可好,華盛頓的面子被扔在地上踩了又踩,簡直成了一出國際笑話,你說印度圖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和平”姿態,不過是塊遮羞布。
要說印度為啥急著簽這“假和平”協議,那是因為在之前的戰場上,他們可是實實在在挨了當頭一棒,臉都被打腫了。
網上各種傳聞印度花巨資購買的法制“陣風”戰斗機,一口氣被人家揍下來六架,花大價錢買的S-400防空系統,也被炸成了廢鐵,更慘的是,國內百分之七十的電網都癱了,老百姓摸黑過日子,這臉丟得,莫迪政府怎能不著急。
印度戰機墜毀
所以,趕緊簽個停火,一來能掩蓋戰損,對外還能裝出一副“戰略克制”的高姿態,二來也能喘口氣,偷偷評估一下巴基斯坦的底線在哪,瞅準機會再搞點小動作扳回一城。
印度原本以為只要打出“反恐”這張牌,國際上怎么著也得給點面子,說不定能一鼓作氣把巴基斯坦徹底摁死,哪知道,國際社會這次出奇地冷靜,應者寥寥,看來印度那套在東西方之間左右逢源的“平衡術”,關鍵時刻也不太靈光,沒換來幾個真心朋友。
5月5日,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記者見面會上講話
印度軍隊那套“萬國牌”裝備,平時閱兵看著挺唬人,一到真刀真槍干起來,毛病全暴露了,不同國家造的飛機、導彈、預警系統,各說各的方言,數據鏈根本不兼容,蘇-30MKI愣是沒法跟“陣風”有效共享情報,預警機數量又不夠,整體戰斗力大打折扣,這仗怎么打?
那號稱花了88億美元的“陣風”戰機,金貴是金貴,可核心技術代碼在法國人手里攥著,一旦受損自己根本修不了,簡直成了“一次性武器”,銀樣镴槍頭一個。
法國陣風戰斗機
巴鐵“逆襲”記,誰是背后“高人”
反觀巴基斯坦,這次表現確實硬氣,開戰初期,面對印度八十多架戰機的空襲,愣是有效頂住了,據說自家飛機一架沒掉,還反手打下來五架印度戰機,這份戰績,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當然,巴基斯坦也有自己的難處,國家底子薄,經濟不給力,財政部門早就拉響警報,說沖突再拖下去,外匯儲備就得見底,到時候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所以,對停火,巴基斯坦雖然響應迅速,但心里跟明鏡兒似的,對印度的德性,他們可是一百二十個提防。
就在這節骨眼上,中國的態度成了關鍵,北京先后跟新德里和伊斯蘭堡通了電話,意思很明白:支持你們談,也希望你們能正兒八經地停火,別再打了。
外界一看,得,這事兒還得是中國出面才能降溫,中國的招數可不止勸架這么簡單,那是一套組合拳,在多個層面展現了區域影響力,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就在沖突升級前的5月7號,中國商務部就先給印度來了個下馬威,宣布對從印度進口的氯氰菊酯,征收高達166.2%的反傾銷稅。
這玩意兒可是印度對華出口的大頭,這么一來,印度相關產業的腦門上直接挨了一悶棍,信號很清楚:想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付不付得起代價。
除此之外,戰場上,中國軍事技術的影響力更是實打實的,巴基斯坦空軍這次能揚眉吐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從中國引進的殲-10C戰斗機、ZDK-03預警機,還有那能“千里眼狙殺”的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
殲10CE戰機攜帶霹靂15導彈
正是這套“中國造”體系,幫巴基斯坦不僅成功攔截并擊落了印度空軍最先進的“陣風”,還順手端掉了S-400防空系統,反襯之下,印度那些號稱“陣風神話”的裝備,在實戰中反倒顯得有些水土不服。
這還不算完,印度一直把中巴經濟走廊看成眼中釘、肉中刺,動不動就拿克什米爾說事兒,中國呢,穩扎穩打,不光推動走廊向阿富汗這些國家延伸,還跟沙特、埃及這些地區大國深化經濟合作,這擺明了是要打造一個更包容、更多元的區域經濟朋友圈。
印度這回栽跟頭,說白了,一是太傲,輕敵了,對自家那些“高精尖”武器過分迷信;二是沒算準巴基斯坦在中國支持下,協同作戰能力提升了多少;三是自己軍隊那套系統有硬傷,各作戰單位信息不通,像一盤散沙,形不成拳頭。
印度原以為在《印度河用水條約》這類問題上卡巴基斯坦脖子,就能逼對方服軟,沒想到反而引爆了對方的強硬反擊。
說來說去,所有這些沖突,根子還在克什米爾,從1947年印巴分家那天起,就成了兩國之間解不開的死疙瘩,打了好幾次大仗,小摩擦更是家常便飯,印度政府單方面修改克什米爾地區的法律地位,更是往火藥桶里扔了個炸雷。
這次停火后又打起來,不過是歷史劇本的又一次上演罷了,雙方在停火協議這塊招牌下,各說各的話:印度吹噓是自己的“堅定回應”逼巴方坐回談判桌,巴基斯坦則宣稱這是“捍衛主權的勝利”,反正嘴上都不認輸。
往后看,印巴兩國都攥著核武器這張王牌,誰也不敢真把事兒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國際社會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南亞徹底亂套,所以,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估計打不起來,但小規模的邊境摩擦,像無人機、遠程火炮這種非接觸式武器的“過招”,恐怕會成為家常便飯。
沖突的模式,可能從以前的“史詩大片”降級成“低成本肥皂劇”,集數多,但烈度可控,而中國在此間扮演的角色,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旨在推動局勢降溫,“停火不是終點,而是對話的起點”。
與此同時,隨著殲-10C等“中國制造”在戰場上的表現搶眼,國際軍火市場上對中國武器的關注度和訂單量據說也在迅速增長,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正憑借其超高的性價比,重新洗牌這一市場。
另一方面,通過RCEP金磚國家擴容等平臺,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也在逐漸形成,如果印度仍然執意對抗,那么在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恐怕真有被進一步邊緣化的風險。
結語
停火協議被輕易撕碎,南亞上空的陰云,看來一時半會兒還散不了,這場圍繞著打打停停的博弈,把地區矛盾的復雜性,以及大國之間掰手腕對地區平衡的影響,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舊的恩怨還沒解決,新的變數又接踵而至,和平的曙光,依然模糊不清,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做出表態之后,局勢正在向著真正的和平發展,不是嗎?
信息來源:
光明網2025-05-12《印巴同意停火 聯合國表歡迎》
觀察者網2025-05-11《達成停火協議僅數小時“破功”,印巴互相指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