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總第867期
值日編輯:單敏敏 張正陽
審核:王若桐 王澤媛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印人黨和國大黨在社交媒體上互相指責。圖源:X
《印刷報》5月10日報道,印巴局勢緊張之際,印在野黨大規模指責印人黨軍購腐敗,甚至在國家安全重大議題上讓步。軍購交易方面,國大黨指責印人黨采購法“陣風”戰機涉嫌腐敗。2004年,印國大黨領導的前團結進步聯盟(UPA)政府宣布采購126架“多用途戰機海外采購計劃”(MRFA)。2016年9月,印法簽署政府間協議(IGA),印以85億美元自法購買36架“陣風”戰機。國大黨稱,相比UPA,莫迪政府采購戰機數量減少超75%卻以三倍價格成交,并質疑前印防長馬諾哈爾·帕里卡爾(Manohar Parikkar)與莫迪、企業家阿尼爾·安巴尼(Anil Ambani)存在“不透明交易”。印人黨則反擊稱,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根本不希望印度擁有陣風戰機”。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莫迪政府政府正式批準印海軍自法采購26架“陣風-M”艦載戰機,而在此次沖突中,巴方5月7日表示在邊境擊落了法制“陣風”等五架印戰機。國家安全方面,國大黨批評莫迪政府“屈從美國壓力”,在美方斡旋下宣布與巴“全面且立即”停火,并呼吁召開議會特別會議討論國家安全。印人黨則指責前UPA政府在國家安全上態度被動,在多次恐襲后均選擇和平談判。隨后,國大黨、平民黨(AAP)指責印人黨信息技術小組(IT Cell)傳播仇恨,強調當前應團結而非政治攻訐。
NEWS
巴基斯坦BSI曾是Maxar的合作伙伴,但近期被移除。圖源:《印刷報》
《印刷報》5月10日報道,巴基斯坦地理空間公司(BSI)疑似在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前持續接收美國商業衛星公司麥克薩(Maxar)的高分辨率衛星圖像。有關證據顯示,麥克薩自2024年6月持續為BSI提供印度帕哈爾加姆(Pahalgam)的高分辨率衛星圖像訂單服務,業務量在襲擊發生前兩個月達到頂峰。主要依據兩條關聯線索:一是BSI2023年成為麥克薩合作伙伴前,該公司業務范圍并未涉及帕哈爾加姆地區,但雙方合作建立數月后,麥克薩官網開始出現該地區的衛星圖像采購需求。二是《印刷報》相關報道發布后,麥克薩雖立即聲明BSI未訂購任何帕哈爾加姆圖像,卻在同日單方面終止了與BSI的合作關系。值得注意的是,BSI所有者奧卜杜拉·賽義德(Obaidullah Syed )2022年被美聯邦法院判處一年監禁,罪名是向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PAEC)非法出口高性能計算機設備。截至目前,麥克薩未就其是否審查過合作方背景、是否知曉合作伙伴實控人犯罪記錄等關鍵問題作出說明。
NEWS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有關孟人民聯盟反人權行為的報告。圖源:聯合國
孟加拉國聯合通訊社5月9日、《每日星報》5月10日報道,孟臨時政府5月9日發表聲明稱,將結合聯合國報告評估取締人民聯盟的可行性,并先行取締人盟下屬學生組織孟加拉國學生聯盟(BCL),并計劃修訂《國際犯罪法》,增設針對涉危害人類罪政黨的審判條款。聯合國報告揭露人盟涉嫌在2024年學生抗議活動中實施系統性侵犯人權行為,引發該國政局震蕩。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報告指出,孟前政府安全機構、情報部門及與人民聯盟相關的暴力分子在2024年孟學生抗議活動期間造成約14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其中絕大多數致命傷害由安全部隊槍擊所致,兒童死亡占比達12%-13%。報告發布后引發孟各黨派連鎖反應,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伊斯蘭大會黨(Jamaat-e-Islami)相繼舉行抗議活動,要求臨時政府立即取締人盟。臨時政府迫于壓力指出,人盟不僅拒絕配合現存案件調查,還持續實施危害國家穩定行為。政府承諾加快與各政黨協商進程,但未明確給出最終決策時間表。
NEWS
圖源:夢回糊涂
路透社、彭博社、印《經濟時報》5月8日報道,盡管印巴已達成停火協議,但印仍未取消暫停《印度河水條約》的決定。《印度河水條約》1960年簽署,管轄著印巴共享的六條河流,其中杰納布河(Chenab)對巴農業生產至關重要。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發生后,印5月5日單方面關閉杰納布河上游巴格利哈爾(Baglihar)、薩拉爾(Salal)兩座水電站的全部閘門,導致向巴供水完全中斷。此舉標志著該條約進入實質性暫停階段。巴約90%農業用水依賴印度河水系,極端斷水可能導致占其出口總量60%的棉花與水稻絕收。分析稱,一方面,印執意斷水恐導致巴農業崩潰,進而引發民生災難,這迫使巴采取高強度報復措施;另一方面,斷水對印方而言同樣成本高昂,完全截流導致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水位異常上漲,威脅印方自身灌溉系統平衡。對此,印方5月8日已將薩拉爾大壩的三個閘門敞開,此舉或可視為印外交緩和的信號。
NEWS
圖源網絡
《外交學人》5月7日報道,因同行評審造假、數據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印科研領域出現多起論文被撤稿事件,引發國際社會擔憂印科研誠信。過去十年,印科研成果迅速增長,每年在知名期刊上發表數十萬篇論文。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22年報告,印已成為第三大科學、工程論文產出國,僅次于中美。科學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數據顯示,1867年以來,印已發表367萬篇論文(3.67 million),但其中3446篇(0.09%)被撤回。例如,印度理工學院(IIT)近20年因“抄襲和重復”撤回58篇論文。又如,2021年,因數據造假,班加羅爾國家生物科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logical Sciences)在頂刊《自然》(Nature)旗下《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發表的一篇新冠疫苗相關論文被撤。分析人士表示,印科研論文被撤的主要原因包括同行評審造假、數據造假、剽竊,分別占被撤案例的33%、17.2%、14.8%。印科研造假行為受“唯論文數量”評估機制、高影響因子導向、“發論文才能晉升”文化影響,嚴重損害科研機構信譽,影響國際合作尤其是對印資助。若印不及時改革科研激勵與審查機制,科研造假行為恐威脅該國“發達印度2047”目標。
NEWS
緬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圖源:《馬尼拉時報》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馬尼拉時報》5月10日、5月11日報道,5月9日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俄莫斯科會晤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這是自緬2021年政變以來,敏昂萊與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據悉,中緬雙方就緬國內政治、經貿合作、援助、沖突調解等議題展開討論。政治合作方面,中方支持緬甸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維護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家穩定,穩妥推進國內政治議程。經貿合作方面,中方敦促緬切實保障在緬中方人員、機構、項目安全,加力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境犯罪。敏昂萊表示,緬方致力于推進兩國經貿、能源等領域合作,將全力確保中方在緬項目和人員安全。人道主義援助方面,中方表示將繼續援助緬地震災區。敏昂萊就中方的人道主義援助及國際支持表示感謝。沖突調解方面,緬軍政府與各民族武裝延長臨時停火期,中方派遣觀察員監督停火情況。
NEWS
圖源:《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5月10日發表題為《停火是一個開始,但印巴仍面臨巨大問題》的評論文章認為,印巴需從此次沖突中吸取兩個教訓:一是利用民族主義情緒解決沖突存在不合理之處,二是從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度看,“中國是影響沖突的關鍵因素”。本文作者阿洛克·巴爾加瓦(Alok Bhargava)系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教授。
在此次印巴沖突中,兩國政府需反思其民族主義情緒及其相應的行為,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印巴面臨更嚴峻的問題:一是氣變影響日益顯著,例如,2022年巴基斯坦洪災、2024年印巴高溫極端天氣都造成巨額損失。二是兩國出國求學就業的青年日益增長,甚至通過非法規途徑移民至美國、巴西、沙特等國,人才與資源流失嚴重。印巴對上述問題以及其他問題漠不關心,而不斷重復過時的敘事——“印度教的印度”與“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具有不同文化、不同語言,因此兩國利益也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印巴沖突與更大的地緣政治局勢密切相關。一是中美貿易戰。近年來,美政府對華發起貿易戰,中國“因此認為自身制造業地位受到威脅”。中企為應對這一威脅轉移產能,便瞄準巴這一投資目的地。然而,巴長年深陷恐怖主義泥潭,這大幅削弱中企對巴投資信心。在此背景下,若印無法保持國內局勢穩定,中國也能“說服部分企業出于安全不要將轉移產業至印”。
面對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挑戰,印正在積極調整策略。例如,印正與美日澳等國加強外交關系,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同時,印也不斷提升自身的軍事實力,以應對周邊問題。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何佳蔚
本期審核: 范家菀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