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州游戲在狂飆
去年《黑神話:悟空》全球爆火,讓游戲一度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重要載體。
到了今年,中國又有兩款游戲在海外市場爆火。一款是《第五人格》成為本屆亞運會唯一入選的非對稱對抗類電競項目。
另一款《鳴潮》登頂APP store免費榜,自上線以來已獲得5000萬下載量,登頂App store 107個國家及地區免費榜,并獲蘋果CEO庫克點贊。
這兩款游戲雖然題材不同,玩法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來自廣州!
開發《鳴潮》的是廣州庫洛游戲,《第五人格》的出品方則是網易。
其實這并不讓人意外,廣州是全國游戲產業底子最好的城市之一。“中國游戲第一街”——科韻路坐落于此,曾經匯聚了網易、4399、三七互娛等近20多家國內外知名游戲公司,巔峰時期貢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游戲產值。
時光流逝,廣州游戲行業已經躍升到新的高度。
2024年12月13日,2024中國游戲產業年會正式公布了《2024游戲產業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57.83億元,同比增長7.53%,再創新高。
由廣州市游戲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廣州游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廣州游戲產業總營收約1406.67億元,同比增長約10.5%。
也就是說,廣州游戲行業去年的營收居然占了行業全國營收的43.17%,實在是令人震驚。
除了巨頭引領,中小企業同樣拔節生長,中國小游戲百強企業榜中廣州上榜企業28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游戲產業從業者占全國比例超過25%,從業者數量更是位于全國所有城市首位。
這些數字背后,是廣州作為“中國游戲第一城”的硬核實力。
從科韻路出發,廣州的游戲產業早已不是新鮮話題。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科韻路之外,廣州游戲產業的“第二曲線”正在魚珠片區加速生長
——廣州“游戲谷”,目標直指游戲“第三極”。
02
游戲谷,廣州的游戲“第三極”
與科韻路的“傳統游戲制造”形成錯位的是,“游戲谷”是要打造一個成系統的“游戲生態城”,并通過AI技術革新和全球化戰略加速產業升級。
廣州“游戲谷”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其前身是臨港工業區,鋼架廠房與貨輪碼頭的記憶尚未褪去,如今已被渲染工場與數據服務器取代。
這里的目標是打造“游戲技術研發+數字內容創作+電競生態孵化”三位一體的產業集群,成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游戲產業重要的布局。
為什么在科韻路之外,還要再建一個“游戲谷”?這就不得不提到廣州的產業布局和現實因素。
廣州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來承載從“游戲大城”到“游戲強城”的轉型。
科韻路的成功源于互聯網時代的天時地利:毗鄰高校的人才儲備、成熟的互聯網生態、以及"中國游戲第一街"的品牌效應。
這條街道見證了廣州從端游、頁游到手游時代的完整迭代,至今仍聚集著網易、三七互娛等頭部企業。
但廣州的游戲產業已經不是當年網易8平米辦公室創業的規模了,土地成本攀升、企業外溢壓力加劇,傳統游戲產業亟需一場空間與模式的升級。
上千億的產業規模,十余萬從業者,也需要更大的物理承載空間和更現代的就業創業生態。
“游戲谷”的誕生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
廣州“游戲谷”與“游戲第一街”相距不遠,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地帶,也是廣州活力創新軸的重要節點。
目前,新的產業園區如火如荼在建中。項目總投資達45億元,計劃分兩期開發,總用地面積超6萬平方米。
未來,這里將聚焦以游戲、電競、動漫、影視等為代表的泛娛樂信息經濟產業,成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軟件聚集高地。正好為廣州游戲產業的更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載體。
除了更廣闊的物理發展空間之外,“游戲谷”的邊界正在不斷向外延伸。
產業基礎設施方面,廣州“游戲谷”依托黃埔區的資源為游戲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集成服務。
2020年,廣州對黃埔的規劃級別又上了一個梯隊,把金融城,琶洲,魚珠做為一江兩岸三片區構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黃埔迅速抓住了這個政策窗口,開始將自身的制造業根基與數字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轉向“制造+數字”的雙輪驅動。
硬件方面,全區建成5G基站近8000座,擁有華南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為游戲開發提供低延遲、高算力的“數字底座”,在這里做游戲研發,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飆車。
軟件方面,黃埔坐擁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和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等四塊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金字招牌。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華南版權登記大廳和廣東省文交所也在區內落戶,有效支持游戲企業技術研發、產業孵化和市場拓展。
優良的服務環境可以充分賦能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文化傳媒等上下游企業,實現從傳統工業腹地轉型升級數字經濟的創新載體,形成集聚效應。
03
廣州游戲“新地圖”的發展密碼
谷,就是洼地,有匯集的意思。在中國的產業版圖上,以“谷”命名的創新區域,往往是城市經濟發展中獨具特色的一筆。
相比其他形態的產業空間,廣州“游戲谷”更側重于“谷”這個概念,即“空間重構+要素聚合+政策催化”。
武漢,有“光谷”。誕生了我國第一根光纖的東湖高新區,聚焦“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兩大產業集群,將數字經濟與新消費深度融合,產業布局從人工智能、物聯網,到在線教育、在線醫療以及量子科技、腦科學、區塊鏈。
一個光谷,就為武漢貢獻了超3000億元的經濟體量。
深圳也有個“機器人谷”。其匯聚大疆、優必選等企業,形成從伺服電機到智能算法的完整產業鏈。
谷內既有科研機構,也有知名高校,更有著名的機器人公司,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集聚特色和獨一無二的創新生態。
“谷”,代表著相應的產業生態、產業上下游的集聚,打造了代表產業形象的集群品牌。廣州“游戲谷”正在試圖構建一個以游戲產業為主導的“數字文創產業的雨林生態”
——既引入老牌游戲企業,又推動小游戲新勢力快速成長,更有全國首個游戲產業政務服務中心提供從版號審批到出海合規的一站式服務。
從生態構建來看,它更注重文化內容與數字技術的融合,通過灣區數娛等載體,實現游戲開發、電競直播、衍生品開發的閉環。
就拿粵港澳大灣區游戲產業服務中心來說,不僅提供常規的政務支持,還提供版號協審、版權登記、出海金融等服務。
企業無需跑省級部門,10分鐘服務圈內解決難題,游戲產業上下游服務業務大多能一站式搞定。同時,設立游戲產業博物館,推動游戲IP與文旅、教育等產業的跨界融合,幫助企業豐富產品管線,延長產業鏈。
科韻路以“樓宇經濟”見長,企業分散在寫字樓中,依賴自發形成的產業協作;而“游戲谷”則采用“垂直產城”“軟硬結合”的模式。
這正是廣州“游戲谷”區別于其他游戲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游戲谷”所在的黃埔區也正為這種生態建設提供助力,連續四年舉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并支持建設魚珠游戲小鎮和文沖電競小鎮,建設廣州首個專業化電競場館,打造大灣區游戲谷。
這些舉措必將吸引大量游戲廠商扎堆,做大做強廣州游戲產業第三極。
所以,在廣州“游戲谷”,“谷”的意義絕對不止于特色產業的簡單匯聚。在硬核科技成為經濟發展“必爭之地”的環境下,“谷地”更重要的使命,是成為游戲產業新質生產力左右突圍的特種兵、突擊隊。
“游戲谷”所在的黃埔區擁有華南首屈一指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從芯片設計到云渲染的技術鏈條完整。
比如游戲開發需要AI動作捕捉時,步行20-30分鐘就能找到供應商;當出海需要多語言本地化時,區內的語言科技公司提供實時翻譯API。
研發、制作、發行......游戲全產業鏈在這里已經搭建完成,這種“產業生態密度”,讓一款游戲從立項到上線的周期縮短大大縮短。
當前游戲產業的發展趨勢十分明朗,總結起來三個字——短、平、快。
廣州的“小游戲軍團”以28家上榜企業位居全國第一,展現出“小而美”的敏捷優勢,可以快速捕捉市場風向,用輕量化產品搶占細分賽道。
廣州“游戲谷”的誕生,就能為這些新勢力提供“棲息地”,讓廣州游戲產業從“單點爆發”轉向“生態裂變”。
04
尾聲
對比科韻路,廣州“游戲谷”走的是一條差異化的路線,除了地域上的承接,更重要是產業鏈、產業集群上的集約化發展。解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廣州游戲業“有產業無生態”的痛點。
它在科韻路傳統游戲產業、琶洲新興互聯網產業集聚地、國際金融城的資本運營優勢之間,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通過“政策牽引+生態培育”,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中小企業的試錯成本,形成“巨頭引領、小微共生”的生態。
他們在用新時代數字基建,托起虛擬世界的星辰大海;用政策與服務的溫度,點燃年輕創客的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