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德國聯盟黨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當選德國的總理。默茨當選后直接向美國喊話,敦促美國政府不要介入德國的內政,并表示會在8號和特朗普通話的時候直接說這事。他表示,歐洲團結起來,規模比美國更大,這里的消費者數量比美國和加拿大的總和還要多。默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在法國《費加羅報》聯名發表文章,他們決心充分維護歐盟利益并確保對不利行動作出強有力回應。
大家都知道,美國對歐洲的滲透,特別是對歐盟精英的影響力,是深入骨髓的。這也是為什么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前一直呼吁歐洲要獨立自主,要團結一致,但都被當成笑話看待。雖然歐盟過去在美國霸權體系里是既得利益者,但也注定了歐盟必須依附在這套體系里為美國的利益服務。所以歐盟內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馬克龍也想要在美國霸權體系里推動讓歐洲偉大,但只要觸及美國利益,就只能被動縮回來。歐盟發行歐元一度威脅到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就在歐洲心臟地區推動“科索沃戰爭”,歐元只能乖乖向美元臣服。法國和澳大利亞簽訂巨額的潛水艇訂單,結果美英澳搞了個“奧庫斯聯盟”,法國就只能灰溜溜出局。我們把歷史拉長來看,就會發現歐盟和美國的核心利益實際上是沖突的,美國人口中的希望歐洲團結,只是讓歐洲在服務美國利益時要團結,而不是為了歐洲地區的利益團結。
歸根結底,歐洲精英們始終沒找到實現團結的方法,也就是對共同的目標和敵人缺乏清晰認知的。當然,不能說他們沒有想過尋找敵人,比如美國試圖將中國塑造成西方聯盟共同的敵人,但是歐洲慢慢發現,這只是憑空生造出來的敵人,跟中國斗爭兜兜轉轉十幾年下來,發現是犧牲歐洲的利益服務美國的利益,歐洲沒有實現團結,自己玩了個寂寞。
當然,歐盟內部也還是有一些“人間清醒”的,比如匈牙利總統歐爾班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他在上任后一直堅持國家獨立自主,當歐盟所有國家都在絞盡腦汁為援助烏克蘭籌錢時,匈牙利高調反對在俄烏沖突中選邊站隊,還要跟著中國一起勸和促談,即便歐盟已經累計凍結了高達190億歐元對匈牙利的援助,歐爾班政府依舊堅持阻撓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計劃。
大家一定還記得,在沖突爆發初期,歐盟有很多成員國反對涉足俄烏沖突,包括德國、奧地利很多國家都非常謹慎,但在美國的強力主導下,整個風向在短時間里就完全扭轉了,特別是炸毀連接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后,歐盟被切斷了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資源,將俄羅斯視為生死威脅。結果是歐洲花高價向美國購買石油、大幅提高國防預算。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歐洲要想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就必須學會向美國說“不”,并且要有地區大國出來帶頭。這也是我為什么說歐盟實現團結面臨一個契機,德國是歐盟的經濟火車頭,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歐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如果這兩個國家達成共識,利用美國對歐盟發起的貿易戰作為支點,完全有可能幫助歐盟從美國的控制中支楞起來。歐盟如果能獨立自主對構建多極化世界,對中歐關系改善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不過這是比較樂觀的狀態,實際上法國的政治生態長期表現得缺乏擔當,再加上美國在歐盟內部培養了大批死忠粉,他們在歐盟獨立自主和團結上必定會扮演“攪屎棍”的角色,法德能帶領歐盟走多遠,還是打著大大問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