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宣布停火,特朗普就急著跳出來搶功勞,結果被莫迪當場打臉。當地時間5月10日,特朗普在白宮宣稱是美國促成了印巴停火,還特意提到國務卿魯比奧與巴基斯坦軍方通了電話。可印度外交部直接回懟:“停火是兩國直接談判的結果,跟美國沒有半毛錢關系。”這波操作讓全世界都看明白了:在南亞這塊地界,美國的算盤這次算是徹底打空了。
說起來,特朗普這波“表演”也不是頭一回。他上任一百多天,外交上幾乎交了白卷,好不容易逮到印巴停火這種能刷存在感的機會,自然要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但問題在于,他這波操作實在太沒技術含量。沖突爆發前,美國副總統萬斯剛去印度推銷完武器,結果印度真開打了,美國卻瞬間變臉,特朗普公開指責印度“行為可恥”,既不提供軍事援助,也不公開支持,完全把印度當猴耍。這種“賣隊友”的操作,擱誰身上能受得了?
更讓印度窩火的是,美國在調停過程中明顯“偏心眼”。魯比奧只跟巴基斯坦軍方通話,從頭到尾沒搭理印度,這種區別對待直接戳中了莫迪的痛點。要知道,印度這些年拼命砸錢買武器,就想在南亞立威,結果美國在關鍵時刻把印度當空氣,這不是打莫迪的臉嗎?再加上印度在沖突中損失慘重,巴基斯坦用中國造的導彈把印度的S-400防空系統都給炸了,印度國內本來就憋著一肚子火,這時候美國還來搶功,莫迪能給好臉色才怪。
其實,美國這波操作背后藏著更深的算計。特朗普政府一直想拉攏印度制衡中國,可又不想真的卷入沖突。他們一邊賣武器給印度賺大錢,一邊又跟巴基斯坦保持聯系,兩頭下注。這種騎墻態度在沖突爆發后徹底暴露:印度需要支持時,美國裝聾作啞;停火了又跳出來摘桃子。這種“商人思維”的外交策略,說白了就是把印度當工具,用完就扔。莫迪再傻也能看明白,與其被美國當槍使,不如直接撕破臉,反正印度還有俄羅斯、歐洲這些合作伙伴,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相比之下,中國在這場沖突中的表現就顯得格局大得多。王毅外長分別與印巴高層通話,既支持巴基斯坦捍衛主權,又肯定印度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更關鍵的是,中國始終強調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沒有像美國那樣借機推銷武器或者搞政治操弄。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印巴雙方都感受到了誠意。就連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都公開感謝中國,說“無論何時,中國都是可靠的伙伴”。
現在回頭看,印巴停火其實是多方博弈的結果。對印度來說,再打下去面子里子都得丟,巴基斯坦的反擊已經證明印度的軍事實力遠沒有吹得那么強;對巴基斯坦來說,雖然戰場上占了上風,但長期消耗戰也拖不起,見好就收才是上策。而美國在這場沖突中的表現,徹底暴露了其“利益優先”的本質,反而讓印巴看清了誰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朋友。
未來,印巴關系大概率還會摩擦不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正在被削弱。印度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不會再當美國的“提款機”;巴基斯坦則用中國武器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中國通過這次事件,進一步鞏固了在南亞的話語權。這場沖突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大國博弈的真實面目,也讓全世界看到: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靠耍嘴皮子或者投機取巧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誠意和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