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13日開啟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lián)酋之行。訪前,美方就特朗普中東之行釋放的信號不少圍繞著“生意”和“大單”。分析人士認為,經(jīng)濟利益是特朗普此行的主要考量。
此外,美國媒體注意到,特朗普的行程不包括美國在中東的傳統(tǒng)盟友以色列。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地區(qū)政策與以色列有很多“不合拍”之處。
主要考量:經(jīng)濟利益
特朗普定于13日至16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lián)酋三國。美方官員日前表示,特朗普此行將與這三國討論投資和經(jīng)貿合作等議題,預計將宣布達成多項協(xié)議。
據(jù)法新社報道,相關協(xié)議會涉及防務、航空、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另有媒體報道,美國將與沙特簽署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此外,卡塔爾正在與美國波音公司商談,可能敲定購買約100架客機的訂單。
5月8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出席活動。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xié)會名譽會長理查德·哈斯表示,特朗普此訪中東的重點是“做生意”。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中東和北非研究主管菲拉斯·馬克薩德也認為,美國的經(jīng)濟利益是特朗普訪問這三個海灣國家的主要考量。
“創(chuàng)收”重要來源
自1月就任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試圖在中東地區(qū)為美國“拉投資”,海灣國家被特朗普政府視為“創(chuàng)收”的重要來源。今年1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與特朗普通話時表示,沙特計劃今后4年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特朗普隨后表示,希望沙特的投資額擴大到1萬億美元。
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美國與這些國家簽下“大單”,紙面上的巨額協(xié)議最終到底有多少能真正落到實處,依然存疑。一些協(xié)議落實流程復雜,甚至耗時多年而實效甚微。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白宮記者塔瑪拉·基思說,特朗普2017年訪問沙特時宣布達成的3500億美元協(xié)議就“有水分”。一些官方和商業(yè)信息顯示,相關協(xié)議迄今還沒有兌現(xiàn)。
為何繞開以色列
白宮稱,特朗普此行是“歷史性地重返中東”。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沒有被列入他的中東之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報道,特朗普希望在加沙停火和被扣押人員獲釋方面取得進展,但以色列方面傾向于擴大在加沙的戰(zhàn)事。一名知情人士稱:“如果(在加沙問題上)沒有結果,他(特朗普)就不會來(以色列)。”
4月7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迎接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除了在政策上“不合拍”之外,以色列前外交官阿隆·平卡斯認為,與沙特、阿聯(lián)酋和卡塔爾相比,內塔尼亞胡“沒有特朗普想要和需要”的東西。而沙特等國家已承諾將大手筆投資美國,并且可能大規(guī)模采購美國武器。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近幾周的一系列舉動已經(jīng)讓以色列憂心忡忡。特朗普推動與伊朗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不排除允許伊朗保留民用核能力的可能性;美國和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xié)議,但停火協(xié)議并未阻止胡塞武裝繼續(xù)襲擊以色列。
11日,特朗普政府繞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協(xié)議,促成被扣押在加沙地帶的最后一名美國公民艾丹·亞歷山大獲釋。亞歷山大擁有美以雙重國籍。巴以沖突斡旋方卡塔爾和埃及同一天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稱贊哈馬斯的決定“令人鼓舞”。以色列方面則強調,未來任何談判都“將在炮火中推進”。(記者:陳丹、吳寶澍)
編輯 毛天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