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結束經貿高層會談后,美國取消了對中國的91%加征關稅,同時中國同步下調反制措施。
然而,就在協議墨跡未干之際,中國先發制人,打出一記重拳,切斷了美方垂涎已久的“戰略資源”!
中國讓特朗普體面“認輸”
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經過多輪艱難談判后,終于宣布了一項重磅消息,正式發布了聯合聲明,一場持續數月的“超級關稅戰”畫上了句號,特朗普政府也因此體面地“認輸”。
從最初的那一輪關稅征收幾乎讓全世界都覺得,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博弈要進入白熱化狀態,特朗普幾乎以一種“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姿態,發起了一場以加稅為武器的全面攻勢,可誰能想到,到了今年5月12日,這場戰爭竟然迎來了轉機。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從5月14日起,中美兩國將恢復到4月2日之前的關稅政策框架,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回到過去”的決定,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這意味著兩國的關稅大幅度下降。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綜合稅率,從原先的145%(最高可達245%)降回了30%左右,而中國則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從140%-125%下調至10%-45%不等,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也宣布暫?;蛉∠?月2日之后實施的一些非關稅壁壘措施。
這場談判的結果,不僅讓特朗普的關稅戰略看上去像是折戟沉沙,更讓中國的“反制”措施得到了階段性的回報,雖然特朗普依然保留了一部分關稅作為談判的籌碼,但顯然,整體的立場已經大幅回調。
估計特朗普或許沒想到,他的“關稅大棒”會逼得自己不得不做出讓步。
當然,大家也別以為這就代表關稅戰徹底結束了,實際上,特朗普政府在2月初已經開始實施的“芬太尼”關稅20%還保留著,而他第一任期的關稅戰算術平均稅率大約是20%。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對華的關稅稅率還是會保持在30%左右,同時,中國也沒有放松警惕,依然保留著2月份對美國的部分報復性關稅,像農產品、天然氣、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加稅依然存在,甚至還有一些商品的關稅維持在10%-15%之間。
因此,雖然說中美這輪關稅戰暫時“休戰”,但雙方的談判并沒有徹底結束,接下來的90天,將是決定未來走向的關鍵時期。
就在達成協議后不久,中國也順勢出了一組“重拳”,對美國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反制,也許,特朗普還沒有完全意識到,真正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美國的“算盤”與中國的“反擊”
在中美談判的關鍵時刻,美國的一盤“算盤”終于被揭開了,特朗普政府的“真面目”也悄然浮現,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政府在談判中提出了一個“讓步”的條件——他們希望通過“降低關稅至50%”來換取中國放松對七類稀土的出口限制。
要知道,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是軍事和新能源領域,對稀土的需求簡直是離不開,F-35戰機,每架就需要417公斤的稀土,其中還包括了釹鐵硼永磁體、釤鈷磁體,用在發動機和雷達上。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一旦停止供應稀土,美國的洛馬公司生產線可能在六個月內就會癱瘓,簡直沒得玩了,再看看特斯拉的Model 3電動汽車,它的電機就需要1.2公斤稀土,而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稀土材料供應,足足有78%是依賴中國的。
如果中國切斷供應,對特斯拉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是多么依賴中國的稀土,如果一旦斷供,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美國的算盤打得挺好,試圖通過“降關稅”的方式,低成本地獲取稀土資源,滿足國內產業需求,說實話,美國這招就像是打自己的如意算盤,打算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關鍵的資源,但就在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順利拿下中國時,中國顯然早有準備。
就在中美達成關稅協議后不久,中國便迎頭而上,給了美國一個“重拳”,根據5月12日財聯社的消息,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將在5月9日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打擊戰略礦產走私。
這個舉動的時間節點,堪稱巧妙,恰恰在中美剛剛達成關稅協議后,不僅意味著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有堅定的立場,也表明中國不會因美國提出的關稅誘惑而輕易松口,美國以為關稅能換取稀土,結果卻發現,中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妥協”。
中國稀土管控“三重防線”
中國在稀土管控方面的策略可以說是一手好牌,尤其是在面對美國的“圖謀”時,中國采取了三重防線的管控手段,把稀土這一戰略資源牢牢把握在手中,從根本上切斷美國獲取稀土的渠道。
中國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了嚴格的出口許可制,根據相關規定,企業在出口這些稀土時,必須提供詳細的證明材料,來證明稀土的最終用途并非軍事用途,在稀土出口的源頭設置了一道堅固的關卡,讓美國以“民用名義”間接獲取戰略資源的企圖徹底落空。
過去,美國曾通過一些掩護公司以民用名義,利用一些邊緣渠道“偷偷摸摸”地把這些稀土資源引進自家,好為軍事和高科技產業提供支持,但如今,中國的源頭管控措施讓美國的這一“暗度陳倉”之計無處遁形,徹底讓美國的這些小動作泡湯。
中國深知,稀土不僅僅是礦產,更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美國很想掌握中國的稀土技術,為了防止稀土技術外流,中國早就把稀土的萃取分離技術列入了“不可交易清單”,直接禁止向美國企業授權相關專利。
這一招,等于是讓美國在稀土精煉領域陷入了死胡同,雖然美國手里有礦,但因為缺乏先進的技術,根本無法將稀土礦轉化為高純度的稀土產品,只能望“礦”興嘆。
中國的稀土萃取分離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發和積累,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能夠高效地分離和提取各種稀土元素,滿足全球市場對高純度稀土產品的需求,美國的精煉能力就像是老式汽車跟高鐵的差距,想追趕上都難得很。
不過,中國可不是只靠技術封鎖這一招應對美國,中國早就預見到了美國可能會通過跨境走私稀土資源來彌補技術的不足,不過中國早有防備,商務部發布的戰略礦產走私打擊行動。
中國海關通過加強進出口貨物的檢查,利用高科技設備,對貨物進行細致的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走私稀土的蛛絲馬跡,同時,中國還積極與周邊國家建立跨境合作機制,讓走私分子無處可逃。
結言
這場“反擊”不只是對美國“關稅換稀土”這一圖謀的回擊,實際上它也向世界傳遞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中國在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資源時,絕不會妥協。
你要是想通過走私或者其他方式讓這些資源外流,中國是不會讓步的,通過加強對稀土資源的管控,打擊走私,中國不僅保護了自己的戰略利益,還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的稀土資源,誰也別想輕易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