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了解合作社魚苗生產用電情況。陳心誠攝
時下正是魚苗生產銷售的旺季。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魚苗產業已有8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靈山縣政府積極引導魚苗養殖從傳統的家庭養殖模式向標準化、規模化的生態魚苗養殖產業化轉變。南方電網廣西欽州靈山供電局靠前服務,全力為魚苗生態農業產業化做好賦能。
近日,該局黨員服務隊到靈山縣佛子鎮走訪,了解該鎮魚苗生態農業產業化情況和用電需求,對該鎮魚苗養殖場的線路和用電設備開展常態巡視檢查。
從佛子鎮往該鎮的大懷山一路走起,鄉間公路沿著峽谷蜿蜒而上,梯次分布波光粼粼的魚塘在峽谷中是一個接著一個。在大懷山的桂山村,走進靈東水庫旁的靈山縣益民魚苗孵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艷梅正投喂魚塘的魚苗。
“魚苗生產旺季是春季和夏季,魚塘里面的草魚苗,已經孵化7天了,這段時間我們天天都會發貨外運。優質的山泉水和穩定的電力供應,是我們孵化率不斷得到提升的訣竅。合作社的用電安全又可靠,我們很放心。”談起供電服務,徐艷梅贊不絕口。
近年來,靈山縣正在整合以佛子鎮為核心,拓展平山、石塘、靈城等鎮,推動該縣魚苗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該縣共有魚苗繁育場80多家,主要發展繁殖有草魚、鯉魚、羅非魚、禾花鯉等20多種名優水產品苗種,遠銷全國各省市。2024年,全縣生產魚苗已超過1500億尾,帶動漁業生產總值超40億元。魚花銷售數量占據全國魚花數量近13%,其中草魚魚花的產量連續多年全國第一,禾花鯉水花苗產量占全國產量的70%。
該局積極跟進該縣魚苗產業化發展旺盛的用電需求,制定了魚苗產業化的個性服務臺賬清單,開展了黨員服務隊定期走訪、專屬片區經理“一對一”跟蹤服務,確保“用得好電”。“十四五”以來,該局計劃投資242萬元對佛子鎮開展農網改造升級,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為魚苗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助力鄉村振興。(陳心誠 吳靜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