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浩
“朋友們,別看我們高溫大棚里的西瓜個頭小,但是口感好,皮薄瓤甜汁多,看這瓜紋,自然生長、咬一口甜到心坎里!”近日,濟南起步區太平街道小欄莊村黨支部書記吳玉博舉著剛摘的“伴春甜”西瓜,在瓜田里支起三腳架直播。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太平街道的村黨支部書記化身“新農人”,以直播間為田壟,用手機作農具,將本地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書寫了一幅“流量變銷量、屏幕連民心”的鮮活畫卷。
田間地頭變直播間,特色產品成“爆款”
走進太平街道小欄莊村西瓜種植基地高溫棚,放眼望去,滿目綠色的大棚內,一個個袖珍的綠皮西瓜懸掛在藤秧上。村民穿梭其中,正忙著采摘。“今年頭茬西瓜3月中旬就上市了,比往年早,供不應求。”吳玉博介紹道。
“太平寶”西瓜相較于其他品種西瓜,具備獨有的特點——上市早,市場供應期長,高溫棚、早春大拱棚、中小拱棚和露地西瓜交替上市,瓜期從3月下旬一直延續到10月中旬;西瓜瓜形周正,皮薄,色鮮,脆甜,可手剝瓜皮。
近年來,太平街道大力發展太平寶西瓜產業,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等措施,不斷提升太平寶西瓜的品質和產量。同時,打造集育苗、種植、展示為一體的“太平寶”瓜菜示范園,促進優質西瓜種植專業化、規模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在瓜菜示范園內,吳玉博通過展示西瓜種植環境、現場開瓜試吃,吸引了眾多網友“駐足”,直播間里,網友紛紛下單,銷量節節攀升。據了解,小欄莊村通過土地集約化管理、合作社分紅、發包閑散地等方式,村集體收入已突破3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艾草香飄萬里,石磨面粉“碾”出鄉愁
郝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郝海芝深耕非遺技藝,他的直播間里既有手工艾草錘的清香,也有石磨面粉的麥香。走進郝家寨村石磨面粉加工車間,伴隨著陣陣機器轟鳴聲,黃澄澄的小麥經過除塵、清洗、破碎、平篩等多道工序,最終研磨成了新鮮面粉。“艾草助眠、面粉養胃,這都是咱老祖宗的智慧!”郝海芝一邊直播,一邊向網友介紹村里的優質農產品。
“我們的石磨面粉采用古法石磨工藝,低溫慢研,用黑小麥做出來的面粉更是口感筋道、麥香濃郁,無添加劑,喜歡的家人們可以帶一包嘗嘗。”郝海芝熟練地向網友們介紹著。
除了石磨面粉,郝家寨村還大力發展艾草產業。2021年,村里成立融旺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流轉30余畝土地種植艾草,并開發艾草錘、艾草枕等深加工產品,讓小小艾草成為村民增收的“致富草”。近年來,在街道和共建企業的幫助下,郝家寨村的特色農產品成功打入濟南商超,村民收入穩步提升。
錦鯉躍“云”端,游出產業新活力
前石村黨支部書記郭玉濤瞄準錦鯉養殖市場,引進進口魚種自主育苗。一到晚上,郭玉濤的魚塘就熱鬧起來,五彩斑斕的錦鯉游弋水中,吸引直播間大批愛好者下單。一場“拍賣會”在直播間火熱進行,每天晚上都有村里的年輕人到這里直播賣魚,工人們則根據客戶訂單需求,忙著撈魚、裝袋、充氧、打包。
有了成功的養殖經驗,就有了帶領全村村民發展的信心和勇氣。郭玉濤經常鼓勵村民與他一同養殖錦鯉,并無私地將養殖經驗傳授給他們。
從瓜田到磨坊,從艾草香到錦鯉躍,太平街道的村支書們用直播架起了一座座“云端金橋”。在這里,流量不僅是銷量,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下一步,起步區太平街道計劃整合物流、質檢、品牌推廣資源,讓更多“土特產”走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