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咱這菜園子種得不錯,就是蚊子太多了,昨天晚上我腿上被咬了好幾個包。”張淑芬拎著一小桶剛摘下來的辣椒,氣哼哼地走進屋,一邊抖著褲腿,一邊嘟囔。
“你非要穿那七分褲,蚊子當然咬你。”老李頭坐在竹椅上扇著蒲扇,嘴角噙著笑,“不過你看,這日子多清凈,哪像城里那么吵吵嚷嚷的。”
張淑芬一聽,頓時火氣又上來了,把辣椒往廚房一放,回頭叉著腰看著老李:“清凈是清凈,可你別忘了,孫子生病了我們也幫不上忙,視頻打過去,嘉嘉哭得眼淚鼻涕一把,你心不疼我心疼!我們這幫忙帶兩年娃,現在跑這來養老,結果他們家里雞飛狗跳,我們在這邊種辣椒,圖啥?”
老李頭也有些動容,垂了垂眼簾,輕聲道:“我也沒想到,回鄉下會這么脫節,沒想到小病一發,我們老兩口真的是干瞪眼。”
張淑芬擦擦手:“早知道這樣,我寧愿在城里天天接送嘉嘉上幼兒園,哪怕累點,也踏實。”
老李頭名叫李兆全,今年68歲,退休前是國企維修班的工頭,干了一輩子技術活。張淑芬是小學老師,操持家務一把好手。
兩人退休后本打算和兒子一家住在市區,但城里房子不大,生活節奏快,張淑芬有點不適應,常說“城里沒空氣,連個菜都曬不到陽光”。
恰好老家還有宅基地,兩人一合計,賣了老屋重新修了三間新瓦房,風風光光地搬回了農村。
轉眼過去了一年。
一天下午,張淑芬接到兒媳小梅的視頻電話,一接通,畫面里嘉嘉滿臉通紅,鼻涕直流,小梅焦頭爛額。
“媽,嘉嘉昨天晚上燒到39度,我一晚上沒合眼,今早帶去醫院,醫生說要打點滴。你們能不能回來幾天?我和阿輝都請不到假,我快崩潰了。”
張淑芬急得眼圈都紅了:“怎么不早說呀?燒得這么高……你給我拍一下藥名,我讓你爸找點熟人看看……”
“媽,”小梅的聲音一下哽咽了,“您以前在的時候,嘉嘉病了都是你熬粥、擦身、換濕毛巾,現在我一個人真撐不住了……”
張淑芬一掛電話,臉色立馬變了:“老李,不行,我們得回城里去,這樣下去,孫子都要出事了!”
老李頭猶豫著:“這……房子剛修好一年,菜園、雞舍都忙活開了……咱回來,住哪兒啊?那房子住不下我們。”
“湊合著住嘛!兒子不是說可以搬到小臥室,讓我們住主臥?”
“話是這么說,可是……我們回去,不等于又得早起晚睡,接送上學、買菜做飯?”
張淑芬嘆氣:“是累點,可是比起現在啥都干不了地干著急,我寧愿回去接送孫子,也不想在這兒干瞪眼。”
第二天,夫妻倆收拾了幾件衣服,把雞和兔子托給鄰居照看,坐上了去市區的高鐵。
剛進家門,小梅撲過來抱住婆婆,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媽,我真是撐不住了,你回來,我心就穩了。”
張淑芬把嘉嘉抱過來,一摸額頭,余熱未退:“乖,奶奶在,不怕了。”
老李頭站在門邊,看著兒子阿輝滿眼感激地說:“爸,真得謝謝你們回來。醫院、幼兒園、買菜……光靠我們倆,真顧不過來。”
老李點點頭,心頭泛起莫名的感慨。
三個月后,嘉嘉身體康復,夫妻倆也適應了市區生活。
某天下午,小區花園里,老李頭和幾個鄰居下棋,一位鄰居問:“李哥,你們當初不是回老家蓋新房了嗎?怎么又回來了?”
老李頭笑著搖頭:“我們老兩口啊,是想圖個清靜,回農村養老。可真正住進去才發現——老了不是圖清凈,是圖踏實,圖一家人能照應。清靜有了,安心沒了。”
張淑芬也點頭:“是啊,養老不是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地種菜曬太陽,而是看著娃健康、兒女不累,哪怕幫著帶帶孫子,心里也踏實。我們這年紀啊,講究的是‘有事做、有愛陪’,不是‘有山看、沒人說’。”
這天的夕陽很溫柔,夫妻倆坐在花園長椅上,看著嘉嘉在草坪上追著泡泡笑成一團,心里滿是滿足。
他們終于明白,真正的“養老”,不是回鄉避世,而是回到孩子身邊,成為一家人最溫暖的依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