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成功達成停戰共識,但印度卻在停戰前后對巴基斯坦搞偷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關于印巴停戰,中方送出了七個字,又釋放出了什么樣的信號呢?
印巴交火之后,在全世界的注視下,印度軍方損失慘重。所以,雙方才沒打幾天,就宣布停火。不過,就在印巴戰爭剛結束的時候,雙方又打起來了。根據巴基斯坦官員透露的消息,印巴邊境地區依然存在小規模軍事摩擦,不過整體情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停火之前幾個小時,衛星拍下印軍空襲巴基斯坦軍事基地的畫面。從這些事情中,我們不難發現兩個問題。
首先,就是印度停戰是不得不做的決定,無論是停戰前的空襲還是停戰后的軍事摩擦,都是印方強行找回面子的行為。自從克什米爾地區恐襲事件發生之后,印度的表態非常強硬,直接停掉了流向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可以說,在印巴空戰之前,印度的自信心爆棚。不過,隨著印巴空戰爆發,印度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強大不過是幻覺。空戰第一天,巴基斯坦就擊落了印度多架戰機,其中就包括了法國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讓全球輿論一片嘩然。丟了面子之后,印度在之后的進攻中,為了減少戰損,選擇了發射導彈和使用無人機進行攻擊,不過發射的導彈除了做“布朗運動”之外,就是被巴基斯坦攔截,飛到巴基斯坦的無人機基本上也被巴基斯坦擊落。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如果想要繼續挽回顏面的話,除非升級沖突,用更先進的武器對付巴基斯坦。但是,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如果印度升級沖突,還沒有取得勝利的話,那不僅會在全世界跟前丟了面子,更會讓軍火商們產生一個錯覺,就是自身的武器沒有毛病,是印度自己士兵的能力有問題。之后印度如果還想進口先進武器,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印巴次輪交戰之后,印度選擇了息事寧人。至于那些小動作,其實就是印度的性格,正面交鋒打不過,只能通過小打小鬧來強行安慰一下國內的民眾。畢竟仗打成這樣,莫迪是無法跟國內民眾交待的。
其次,印度這樣做,也是在為印巴軍事談判爭取籌碼。按照媒體的報道,印巴雙方會在本月12號再次舉行會談,雖然目前媒體沒有關于會談的報道,但從印度在會談之前的表現來看,他們可能是想通過小打小鬧的方式警告巴基斯坦,他們的態度并沒有妥協。
對于巴基斯坦來說,既然已經打到印度主動提出停戰了,那在這個時候讓印度找找面子也未嘗不可,因為事實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印度“大國”的面子還是需要維護的。不管怎么說,印巴停火,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對于此,中方也遞出了7個字,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鄰國”。如何理解呢?
一方面,既然都是中國的鄰居,在中國有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也就是鄰里之間要搞好關系。鄰居打架,不僅會威脅地區安全局勢,解決不好還會給未來雙方關系埋下隱患。而且,印巴打的越兇,還會破壞中國的戰略部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方的表態,是不希望看到印巴雙方繼續兵戎相見,現在雙方停火,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結果。
另一方面,中方也是在對外展示,關于印巴沖突,中方一直秉持的是中立的立場,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在印巴交火這兩天,中國出口的殲10C登上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大家都驚訝于殲10C的實戰能力。這就會讓其他國家產生一種錯覺,中國是“暗中支持”巴基斯坦的,如果美西方媒體再一炒作的話,很可能會加深印度的誤解。而中國這七個字,就是為了消除印度的誤會,雖然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武器,但在立場方面,中國不偏不倚。
總之,經過這一番較量之后,南亞這個火藥桶引線最終還是成功被熄滅了。它讓莫迪意識到,印度距離實現“大國夢”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左右逢源有時候是好事,它可以讓印度獲得不少利益,但有時候也是壞事,它會讓印度因為“萬國牌”武器受到嚴重損失。現在莫迪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就看接下來他會不會做出改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