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能源報報道,日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宣布對山東勝星化工有限公司實施制裁,理由是該公司購買了價值超10億美元的伊朗原油。這已不是美國第一次刁難中國地煉企業。今年3月,美國首次以相同理由制裁了地煉企業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一直以來,美國試圖將伊朗石油出口歸零,而山東地煉企業與伊朗存在正常商貿合作,這反映出美國復雜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對全球能源格局的干預企圖。
事實上,在今年3月,美國就曾以相同理由制裁了中國多家煉油廠。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美國是想要切斷伊朗的出口收入,特別是石油出口收入,以此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逼迫伊朗在伊核協議等問題上讓步。不過,美國的制裁行為毫無道理可言,中伊之間的石油貿易本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符合國際市場規則和兩國的利益需求,美國沒有資格橫插一腳。而且,美國這次又將黑手伸向中國企業,這種“長臂管轄”行為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更是美方濫用霸權的又一鐵證。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外長阿拉格希表示,伊朗已同意在阿曼與美國舉行第四輪核談判,并稱談判正在推進。阿拉格希在伊朗官方媒體發表的講話中稱,談判正在朝著正確方向向前推進,并逐漸深入細節。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計劃派其特使威特科夫出席在阿曼舉行的會談。
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警告稱,如果在阿曼舉行的下一輪會談沒有成果,“那么會談將不會繼續,我們將不得不選擇另一條路徑”。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特朗普總統真誠希望與伊朗達成協議,并完全致力于達成一項協議。”“美國將確保伊朗永遠不會獲得核武器,同時也希望中東地區實現持久和平,與伊朗建立新的關系,并希望伊朗人民充分實現其國家潛力。”CNN了解到,負責就協議中諸如減免制裁等更具體細節進行談判的技術小組預計不會參加此次會談。
特朗普(資料圖)
表面上看,這是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例行公事”,但稍微琢磨一下就會發現:在中美即將展開關稅磋商的節骨眼上,突然對中國企業下手,單純只是一個巧合嗎?不,這分明是美國想在談判前給中方來個“下馬威”。這種“邊談邊打”的策略,美國早就在過往的貿易戰中玩得爐火純青,如今故技重施,無非是想營造一種“我隨時能讓你不好過”的心理威懾,好讓中方在談判桌上“多讓幾步”。但美方可能忘了,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那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特朗普(資料圖)
目前,中國地煉企業的原油進口依賴度較高。以2024年數據為例,山東地煉的原油進口量約占其加工總量的七成以上,主要來自俄羅斯、中東和非洲。如果美國進一步施壓,限制地煉企業的國際采購渠道,可能會推高其原料成本。不過,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例如,2023年,俄羅斯超越沙特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而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的石油也通過非美元結算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此外,中國還在擴大戰略石油儲備(SPR),以緩沖可能的供應沖擊。
特朗普政府以為,我國會為了貿易需求“服軟”,美國能借此行使貿易霸權。因此特朗普在媒體上宣稱,他期待中方和白宮打電話,商討關稅一事。可特朗普沒想到的是,我國根本不接特朗普的“話茬”,并同等措施回敬美國。美國對華商品加稅多少,我國就對美國商品加稅多少;美國制裁我國煉油廠,我國就暫停接受波音飛機。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只是想從關稅談判中獲利,并非要取消對等關稅,中美貿易還是不平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