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始終堅持把選調生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創新實施“三堂課”實踐育人模式,即“業務課、幫帶課、實踐課”,通過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精準滴灌培養管理,讓選調生在基層心有所向、學有所得、干有所成、用有所長。此次創新開展“田野課堂”活動,正是“實踐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選調生們走進田間地頭,貼近基層群眾,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活動期間,選調生們以沉浸式體驗開啟“多維學習”:在梯田里,跟著哈尼族農戶學習“拉線定行”“淺插勻植”的傳統插秧技藝,感悟“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智慧;在山林間,沿著護林員的足跡巡山、植樹,實地了解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的生態保護機制;在火塘邊,圍坐聆聽哈尼族老黨員講述“梯田守護者”的故事,在跳動的火光中感悟傳統農人的堅守與擔當。
選調生李衛國坦言:“彎腰插秧時,才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分量,也更懂得哈尼族先民‘以田為紙、以秧為筆’的農耕智慧。”晚間“火塘夜話”,是為思想碰撞而燃燒的“熔爐”,大家圍繞“如何讓哈尼梯田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等話題,結合白天的實踐感悟踴躍發言,在“接地氣”的交流中找準了服務基層的切入點。
“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正是我們最好的‘鄉土教材’。”元陽縣委組織部公務員局局長呂雪花表示:“我們希望讓選調生們在汗濕衣襟的插秧勞作中讀懂‘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增強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
暮色降臨,火塘邊的討論仍在繼續,這場從日落西山到月色漫山的交流,飽含著選調生們對這片土地最熾熱的情感,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他們正以實干之姿書寫“踔厲奮發,挺膺擔當”的青春答卷。
云南網通訊員韓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