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商界,曾經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一個普通記者白手起家,打造出龐大的商業帝國,成為赫赫有名的首富。
他出門有10名保鏢開路,12名女秘書相伴,家中還雇著27個保姆照料生活,風光無限時甚至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榮獲“中國十大慈善家”稱號。
然而誰能想到,這看似輝煌的一切,不過是精心編織的騙局。
當泡沫破滅的那一刻,40多萬家庭的血汗錢化為烏有,這位昔日首富也戴上了冰冷的手銬。
他到底是誰?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他,就是楊卓舒,1952年,楊卓舒出生在黑龍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本應在書香氛圍中成長的他,6歲那年因父親被打成“右派”,命運從此改變。
在學校里,他成了被排擠、嘲笑的對象,“右派子女”的帽子像是一把沉重的枷鎖,壓在他的心頭。
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書籍成了他唯一的避風港,尤其是“三國演義”,讓他對曹操這樣的梟雄心生向往,暗暗發誓有朝一日也要功成名就,成為眾人追隨的對象。
幸運的是,初中時一位老師發現了他愛讀書的閃光點,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楊卓舒開始發奮學習,最終考上河北師大。
畢業后,他憑借出色的文筆進入河北的一家報社,從普通記者一路做到副處長,還把負債累累的報社帶成年收入80萬的盈利單位。
這樣的成就,放在當時足夠讓人羨慕一輩子,可楊卓舒并不滿足,看著身邊下海經商的人賺得盆滿缽滿,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躁動。
1993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剛剛興起,所有人都還在觀望時,楊卓舒卻做出了驚人決定——辭去鐵飯碗,下海經商,進軍房地產。
當時他手里只有10萬元,這點錢在房地產行業簡直是杯水車薪,但他膽子大、敢冒險,想出了一套“空手套白狼”的辦法。
他先是從朋友那借來一輛二手汽車,找到石家莊郊區的農民,向農民保證,這塊地他是用來建房,這個汽車可以作為抵押,賺到錢,他用高價贖回汽車,要是沒掙到錢,地還是農民的。
農民一聽覺得穩賺不賠,就同意用30畝土地的開發權換這輛車。
地現在是有了,但是建房的錢怎么辦呢?
楊卓舒接著找建材供應商,好說歹說用付定金的方式,“佘來”一些材料,之后雇來施工隊,讓工人每天在工地假裝施工,制造熱火朝天的假象。
同時,他利用當記者時積累的人脈,在報紙上低價買個整版廣告,打出“卓達別墅,每平米1588元,享受四十多項物業免費”的誘人廣告。
要知道,當時周邊商品房都賣到2000多一平米,這樣的價格和福利,瞬間吸引了大批購房者。
僅用一個月的時間,楊卓舒就靠“空手套白狼”的手段,集資4600多萬,自此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是建房子的啟動資金。
等房子建好,購房者才發現上當了,這哪是什么別墅,分明就是普通住宅。
找楊卓舒理論,他卻耍起無賴:“小區名字叫卓達別墅,我又沒說建的就是別墅,是你們理解錯了”。
那時候信息不發達,購房者維權無門,看著房子質量還行,也只能自認倒霉。
這個事情的成功讓楊卓舒嘗到了甜頭,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之后卓達集團就靠著這個手段,迅速擴張,不僅在房地產領域越做越大,還涉足建材、家電、汽車、教育、旅游等多個行業。
只用了短短幾年,楊卓舒就靠著自己的“智慧”,打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而他自己也成了河北地區的首富,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成為商業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有錢后的楊卓舒,生活變得極度奢靡,12名年輕貌美的女秘書組成“秘書團”,隨時陪在身邊,家中雇傭27個保姆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出門前呼后擁,10名保鏢為他保駕護航。
為了塑造良好形象,他還熱衷于慈善,累計捐款4000多萬,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慈善家”“中國兒童慈善獎”等榮譽。
可誰能想到,這些善舉不過是他為了掩蓋騙局的手段。
靠欺騙建立的商業帝國終究是空中樓閣。
2014年開始,卓達集團的隱形存在的問題慢慢出現,靠著預售商品籌集資金、為了預售資金,不斷的擴張業務導致資金鏈斷掉。
為了填補資金上的窟窿,楊卓舒冒險,推出“卓達太陽城理財項目”,他承諾,這個項目有10%-20%的年化收益率,后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更是把利息加到30%的利率。
他在記者會上宣稱“卓達集團已收到2萬億訂單,其中6000多億來自俄羅斯”,如此離譜的謊言,卻因為他“慈善家”的光環,讓40多萬投資者信以為真。
這些投資者里,有拿出全部積蓄的老人,有借錢投資的上班族,都盼著靠這個項目實現財富自由。
一開始,楊卓舒還按時支付利息,讓人們放松警惕,可隨著窟窿越補越大,到2019年,資金鏈徹底斷裂。
承諾的高收益成了空頭支票,40多萬個家庭血本無歸,有人整日以淚洗面,有人甚至絕望到想輕生。
楊卓舒眼看事態發展的越來越大,終究是良心上過不去,2019年5月,楊卓舒帶著兒子楊汗青投案自首。
2022年,石家莊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他有期徒刑九年六個月。
曾經不可一世的首富,如今在監獄里疾病纏身,面對鏡頭,他終于說出一聲“對不起”。
可這聲道歉,換不回投資者的血汗錢,也抹不去他犯下的過錯。
回顧楊卓舒的一生,不得不讓人感慨。
他確實有頭腦、有膽量,如果把這些用在正道上,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貪婪和野心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楊卓舒的事情不免讓我們反思,當人性貪戀的一面在心中無限放大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失去理智的,人們面對財富的誘惑,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婪,才給騙子可乘之機。
對普通人來說,楊卓舒的案例是個深刻的教訓,投資一定要謹慎,高收益背后往往藏著高風險,不要被華麗的包裝和誘人的承諾迷惑。
對社會而言,也需要加強監管、完善法律,同時提高公眾的金融素養,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畢竟,靠欺騙得來的財富終將化為泡影,只有腳踏實地、合法經營,才能走得長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