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第四屆“南粵好護士”
2025年“廣州好護士”
評選結果公布
我區共有12名護理工作者受表彰
為她們點贊!
謝小紅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2025年“廣州好護士”
花都區人民醫院手術科護士長、主任護師
謝小紅深耕護理事業26載,專注危重癥及傷口造口、淋巴水腫專科領域,兼具豐富臨床經驗與管理能力。開創區域多項專科建設先河:率先開設醫院首個護理專科門診,年處理疑難傷口千余例;2023年成功創建花都區首個廣州市級傷口造口失禁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并首創區域淋巴水腫綜合治療技術及專科門診,吸引多地患者跨區就診。個人年均接診超5000人次,帶領團隊實現門診量連續兩年106%增長,2024年突破1萬人次。
主導創建醫療集團聯合病房,開展多學科會診20余次,構建區域特色護理專科體系。主持省市級繼續教育項目7項,培訓學員超千人,擔任省級護理學會授課專家及案例查房主審50余場。2024年獲廣東省“傷口造口專科名醫護士工作室”及2025年廣東省“傷口造口專科名醫護士團隊工作室”,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增強影響力,充分展現新時代護理工作者的專業高度與奉獻精神。
高芳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花都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
高芳 以臨床經驗為根基,以質量管理為紐帶,始終踐行 “ 生命至上 ” 的信念 , 將危重患者管理中的精準思維注入護理質控,建立 “ 問題追蹤 - 數據監測 - 流程優化 ” 的標準化質控體系,用數據驅動管理轉型,讓品質成為護佑生命的長效承諾。擔任三甲復審護理組聯絡員期間, 她 精心組織了多輪專項培訓與協調會議,深入研習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復審的實施細則,牽頭完成了 56 項護理制度的修訂與優化工作,通過完善制度與規范流程,為醫院的護理質量筑牢根基。作為國際護士協會領導力變革培訓師, 她 將管理創新深度融入學科建設。近五年來,主持省市級繼教項目 6 項,有力推動區域重癥護理同質化發展。同時擔任廣州市醫師協會護理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6 項學術職務,構建起 “ 技術攻關 - 人才培養 - 質量提升 ” 的閉環管理體系。
曾連有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花都區人民醫院中醫科護士長
曾連有從事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等工作 33 年,是廣東省首屆中醫專科護士,長期擔任長護險評估專家,精通內科常見病、老年慢性病的全周期護理及并發癥預防。作為中醫科護士長,她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協助醫師制定科室及全院常用協定處方,如用于預防靜脈血栓的防栓方,因“簡便廉驗”效果顯著,深受患方及醫護的肯定并在全院推廣使用。帶領團隊推出“線上中醫居家健康宣教”,在單平臺點擊量超 10 萬次。在中醫護理門診及中醫特色病房設計“辨證施護 - 技術干預 - 健康管理”一體化服務模式,患者滿意度達 96% 以上。她首次在院內引入火龍罐、督脈灸、自血療法等 10 余項特色技術,填補院內中醫外治技術空白。主導“中醫護理技術全院推廣計劃”,帶領內、外、婦、兒科等近 20 個病區開展技術,實現中醫適宜技術覆蓋率 100% 。
林燕群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林燕群深耕臨床護理工作 20 余年,具有獨立的解決護理疑難問題能力,歷任神經外科護理組長、腎病科護士長、神經內科護士長和燒傷科護士長,具有豐富的臨床及護理管理經驗 。 在護理質量管理方面,她致力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運用先進的質量管理工具,如 PDCA 循環、根本原因分析等,對護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 主持并參與了多項護理科研項目, 發表論文 10 余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 6 項。同時擔任 廣東省護理學會安全與質量改善委員會常委、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市縣醫院分會常委 和 協會廣州市護理學會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等學術任職,并通過義診、繼續教育項目等各種形式推廣中醫護理技術,擴大中醫護理技術在專業領域的影響力。
杜曼莉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花都區婦幼保健院(胡忠醫院)
護理部主任
杜曼莉憑借多年深耕于護理實踐的豐富經驗,深刻認識到提高醫療護理的效率和安全對于患者的康復及醫院的運作至關重要。 共獲得 8 項國家專利,其中包括 6 項實用新型和 2 項外觀設計專利,覆蓋了廣泛的護理領域。包括產婦多功能外敷康復衣、臨產胎方位時鐘轉盤表 等 ,為患者帶來更加安全與舒適的護理體驗。此外, 她 在著作編著、課題研究、學科引領以及國際交流等方面均表現出色。發表六篇學術論文,覆蓋醫療服務提升、倫理和護理教育等多方面。其中,《基于患者視角的粗糙集理論在公立醫院門診醫療服務質量提升中的應用》榮獲廣州護理學會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參與編寫多部專業著作,主持多項課題研究,提升了跨學科合作能力。多次受邀在國內外會議上分享經驗,傳播前沿理念。
李曉燦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花都區婦幼保健院(胡忠醫院)松園院區
門急診護理組長、主管護師
李曉燦自入職以來,始終扎根臨床一線,作為門急診護理技術帶頭人,牽頭推廣 “靜脈留置針在門急診患兒輸液中的應用” , 面對家屬對新技術接受度參差不齊的難題,通過精準溝通,詳細講解留置針安全性、便捷性及護理要點,消除家屬疑慮 , 同時帶領團隊優化操作流程 , 患兒輸液依從性顯著提高,門急診輸液滿意度從 85% 躍升至 98% ,真正實現“一針護全程,溫情減病痛”。在兒科急診預檢分診高風險崗位,她獨創“傾聽 - 共情 - 方案”三步調解法,所有投訴均實現“現場化解零升級”,未發生一例醫療糾紛,成為醫院投訴處理的“金字招牌”。主導開展“改善服務用語,提高服務意識”專項提升行動,牽頭修訂《門急診優質護理服務規范用語手冊》,并組織情景模擬培訓 20 余場,護理團隊服務用語規范化率達 100% 。
楊若雅
第四屆嶺南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
花都區婦幼保健院(胡忠醫院)
產房護士長
楊若雅自 1994 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擔任產房護士長,負責科室的質控管理和培訓工作。她圍繞國家及院部工作重心,加強護理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標準化,注重個性化護理服務,提高產婦滿意度。通過助產士門診和“一對一”責任制陪產制度,提供個性化分娩計劃,確保母嬰平安,孕產婦滿意度持續保持在 95% 以上。她建立產房風險防控體系,識別和評估護理風險,制定防控措施,確保醫療安全。制定產房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演練,提高護士應急處理能力。在科研、教學、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發表多篇論文,開展新技術項目。帶領團隊取得多項成果,包括開展“一對一”責任制陪產、助產士門診、自由體位分娩等。團隊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廣州市優秀護理集體、廣東省助產士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等。
凌晨
第四屆“南粵好護士”
花都區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
凌晨長期在花都區人民醫院腎病學科從事臨床護理、腹透門診隨訪及護理科研工作,將國際先進的護理理念與基層實際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作為一名護理骨干,她始終秉持 “于臨床發掘科研,以科研服務臨床,創新惠及患者”的理念,在護理科研、健康科普、疫情防控等多個領域有突出表現。主持廣東省科研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 6 項(總經費 34.5 萬元),近 6 年以第一作者發表 SCI 論文 2 篇、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論文 5 篇,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3 項。原創科普視頻《尿毒癥不用怕,腹膜透析來幫忙》獲 2023 年廣東省“南方健康科普大賽視頻類優秀獎”,惠及廣大腹膜透析患者。帶領團隊宣貫“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獲 2024 年廣東省科技政策宣貫直通車大賽一等獎,獲“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科普類)”立項,被評為“科技政策宣傳達人”。
盧綺妮
第四屆“南粵好護士”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燒傷與創面修復科、肛腸科護士長
盧綺妮深耕臨床一線工作 30 載,始終致力于傳統醫學與現代護理學的創新融合。 她 熱衷積極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專注于耳穴技術研究與實踐,通過耳穴療法緩解患者睡眠、腰膝疼痛等問題 , 善于 對患者進行八綱辨證 + 耳穴結合氣血理論指導,采用耳部刮痧以調理臟腑功能、平衡陰陽、調暢氣血 。 她 在學術領域也成績斐然,承擔帶教指導護士、實習生、進修生, 開展 細致的中醫技能實操示范與講解,助力提升護士的中醫知識和技能水平。積極參與省、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向周邊基層醫院及護理同行講解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為中醫護理技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梁麗勤
第四屆“南粵好護士”
花都區花東鎮北興衛生院護理部主任
梁麗勤在長達二十七年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堅守 臨床護理 崗位,以創新的服務理念和專業的護理技能,為患者健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婦產科領域,積極倡導并實踐 “五心”服務理念,即以愛心進行宣教、耐心傾聽患者需求、細心觀察病情、貼心提供照護以及暖心進行回訪,顯著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她還不斷鉆研新技術,帶領團隊成功實施助產技術革新,推廣“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分娩”項目,有效減輕產婦分娩痛苦,降低剖宮產率,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自 2022 年 擔任護理部主任后, 她 以專科護理技術為核心,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安全。推動護理工作的專業化和精細化轉型 , 通過外派進修、技術引進和團隊培養等措施,成功建立 PICC 置管、糖尿病健康教育、傷口造口等專科護理團隊,顯著提升了護理團隊的專業水平。
01
黃燕
2025年“廣州好護士”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腦病科一區護士長
黃燕 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11 年,善于神經重癥護理、中醫護理、管道護理、教育護理。 她 深耕神經內科及重癥監護領域,熟練掌握腦卒中、腦出血、帕金森等神經系統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技術,尤其擅長早期康復介入及并發癥預防。 她 指導開展雷火灸新技術工作,熟練掌握杵針、皮內針等中醫護理技術 , 創新應用雷火灸技術改善患者卒中后疲勞癥狀,并獲得區級課題 1 項《敘事護理聯合雷火灸頭部擺陣療法在中青年卒中后疲勞的干預研究》。 她 善于總結臨床經驗,開拓創新,牽頭修訂《新入職護士層級培訓實施手冊》等 9 本層級培訓方案制度,建立“理論授課 - 技能實訓 - 臨床考核 - 反饋改進”四維閉環管理體系。參與省級課題 2 項、主持及參與區級課題 3 項,發表護理論文 2 篇 , 獲國家專利 2 項 。
嚴晶
2025年“廣州好護士”
花都愛爾眼科醫院手術室護士長
嚴晶具有 21 年臨床工作經驗,在手術護理中通過術前環境動態監測、術中器械精準管理、術后感染閉環追蹤等舉措,將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降至 0.15% 。她注重臨床實踐與教學融合,在花都區人民醫院工作期間首創“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手術室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多學科協作模擬培訓,培養專科護士 38 名,其中 12 人成長為三級醫院護理骨干。支援方艙期間,創新構建“戰地移動課堂”,利用方艙緩沖區開展防護服穿脫“盲操訓練” 16 場,確保支援隊伍“零感染”。在花都愛爾眼科醫院,她積極參加并組織開展《七步洗手法》《心肺復蘇》等培訓課程。撰寫的論文《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負性情緒的影響》將臨床實踐轉化為科研成果,提出“心理干預 - 感控強化 - 家屬協同”三位一體護理模式,使患者焦慮評分降低 40% ,切口感染率下降 22% ,為圍術期護理提供重要理論依據。
來源:花都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謝繼文 陳琳 通訊員 羅蘭君
編輯:花小圓
“花都融媒視頻號”內容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